AAAT

【人民网】利率市场化临门一脚的关键节点或将到来

时间:2015年05月18日 作者: 
央行10日决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降息,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作为央行半年内第三度降息,新一轮的举措将会对经济形势和市场情况产生怎样的影响? 涂永红:降息并不会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多大的不利影响 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认为,在技术进步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最佳潜在产能与实际利率之间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由于中国目前处于结构调整阶段,产能增速持续下降,因此实际利率必须相应降低,否则就会出现投资不足和严重的失业问题。因此,央行第二次下调基准利率是预料中的事情。从4月份的PMI数据看,中小企业尽管还处于临界点下面,但是比上个月有明显的上升。此轮降息有助于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为企业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当然,仅仅依靠人民银行降息是不够的,控制房价和CPI涨幅,取缔各种不合理的收费,从而切实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才能收到降息政策所预期的投资增长效果。 降息短期内会产生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不过利好资本市场,引发国际资本通过沪港通流入中国,部分抵消人民币对外贬值的幅度,使得人民币汇率走势不易判断,汇率风险加大。 央行降息并不会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多大的不利影响。因为国际社会使用人民币更多是贸易和投资的需要,投机需求不是主流。实际上,降息有利于缓解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稳定进出口贸易,长远看可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鄂志寰:降息将推动国内无风险收益率保持在下行通道 IMI特约研究员、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鄂志寰表示,央行宣布降息是希望通过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应对通货紧缩压力及经济加速下行风险。最新公布的CPI同比出现增长,但环比不变,且PPI连续38月为负,表明通货紧缩阴影仍然笼罩在实体经济上空,并导致实际利率居高不下。经济下滑持续要求尽一切可能保证投资与消费回稳,在通胀不起的前提下,调整名义利率成为当前宏观政策工具箱的第一选择。但此次降息能否破解经济下滑之困,尚需观察。 降息同时存款浮动范围由1.3升调升到1.5倍,表明利率市场化临门一脚的关键节点即将到来。利率市场化将倒逼传统商业银行改变盈利模式,加速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将导致银行业的整体风险偏好上升。 降息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内无风险收益率保持在下行通道。一方面将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同时,导致海外人民币业务利差优势继续收窄,对离岸市场带来新的冲击。 原文链接:【人民网】利率市场化临门一脚的关键节点或将到来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