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中国评论新闻】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在北京发布
时间:2016年04月18日 作者:
中评社北京4月16日电(记者 王秀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发布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张之骧、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魏本华以及IMF驻华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等专家,围绕世界及中国经济形势展开讨论,并提出各自建议。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金融委员会、中央财经大学全球经济大数据精准洞察实验室联合举办。
围绕世界经济形势,魏本华指出,世界经济复苏仍在持续,如IMF主席拉加德所言,“经济复苏太脆弱,而且远低于预期。”今年全球GDP增速预期为3.2%,一月份下调0.2%。美国经济复苏超过其他发达经济体,大部分新兴经济的货币都出现贬值,金融市场也面临巨大下行压力。
针对当前“三管齐下”以提升发达经济体经济表现的政策建议,魏本华基本持支持态度,但他同时质疑这些国家的政策实施力度。“例如在财政政策方面,有些国家提出会以财政刺激的方式提供经济支持。但问题在于,大部分欧洲国家、美国、日本政府赤字都非常高,并没有足够的财政空间。”因此,他建议各国需同时采取持续而有效的宏观政策,包括推进结构性改革。
就风险而言,Alfred Schipke列出以下几点,包括流入新兴市场的资本无序撤回可能造成的金融风险;中国通过再平衡来寻求平稳过渡对世界经造成的影响,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等。
Alfred Schipke建议,各国都应保持较为稳定的货币政策。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应进一步推动结构性改革,“每个国家要找到2-3项改革内容,突出改革重点,同时要充分调动国内改革的政治意愿。”此外,较货币政策而言,财政政策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最后,他还强调各国间政策协调的重要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内政策对本国和国外都会产生溢出效应。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全球层面和地区层面安全网,完善金融监管框架。”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各界长期存在乐观和悲观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IMF驻华副代表Raphael Lam指出,根据IMF的预测,中国经济呈现温和下行趋势,经济政策保持中性、将持续进行再平衡。他还提到,各行业出现增速分化的情况,中长期将更加明显,服务业、金融、电子商务将带来长期的持续增长。此外,杠杆率增长过快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风险点之一。
中国政府今年力争实现6.5%-7%的经济增长目标,Raphael Lam形容此一目标“过于雄心勃勃”,他认为中国应尽量避免用不可持续的经济刺激来实现较高目标。中国需要在使用信贷、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以及结构性改革方面加强力度,同时持续促进更为有效的政策沟通。
中国统计局15日发布最新官方数据,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7%,是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经济增长的最低时期。对此数据,Raphael Lam在回答现场提问时表示,这个数字比他们预期的6.5%稍高一些,可见中国在工业领域,私营经济方面稳定下来。服务业出现超过6.5%的增长,这是由于政府采取了一些刺激和支持措施,信贷的增加也进一步改善了第一季度的经济表现。
《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人员撰写的经济概览,着重分析世界宏观经济形势并对经济前景进行预测,每年分别在春季和秋季发布两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长期稳定合作伙伴,每年定期联合发布该项报告,共同致力于货币金融战略的研究和探讨。
【原文链接】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在北京发布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