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经济网】IMF提升经济应关注“全球价值链
时间:2015年05月11日 作者:
5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最新一期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报告称,受中国房地产及相关市场引起的投资放慢影响,中国今年经济增速将放缓至6.8%,2016年将进一步放缓至6.3%,通胀将保持1.2%的低水平。同时,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为3.5%,亚太地区为5.6%。在接下来的2016年中,这两个数字分别是3.8%和5.5%。
“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尽管当前全球经济处于低位,亚洲的表现却是更好的。而作为全球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经济显然无法避免受到世界经济步伐放缓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魏本华于同一时间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区域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上这样解释这组数据。
IMF的报告称,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引擎,同时要处理以往经济政策所产生的缺陷。
对此,魏本华分析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意味着更加注重质量,而经济结构性的转移尚需一定时间。他指出,对于中国而言,新的增长引擎正在不断发展。在国内,一批自贸区的建立和试点、京津冀一体化及城镇化建设、文化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都成为新的经济推动力;国际方面,亚洲投资发展银行和丝路基金的成立不仅提高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也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IMF驻华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先生则指出,为了更好处理以往经济政策带来的缺陷和当前亚洲面临的经济的脆弱性,中国政府在决策层面上的失误空间减小了。他说:“政策制定者应着眼于提高抗风险能力和潜在增长水平。以审慎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增长,保证中期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稳定,缓解紧缩倾向,在控制脆弱性的同时避免经济急剧下滑。”
IMF驻华副代表林卫基则提出关注全球价值链并从中获益。据林卫基介绍,“全球价值链”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生产阶段的网络,其中进口的中间商品和国内生产要素被结合成产品,并出口到下一个生产阶段。他指出,当前,与全球价值链相关的贸易在亚洲各国均已占据主导地位。经济体提升价值链参与度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优化经济基本面、降低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向产业的上游部门转移,促进知识与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全球价值链也存在扭转标准贸易弹性的可能,但具体影响取决于各国在链条中的比重。对此,加强贸易和地区合作、提升人力资本和技术发展、改善基本经济因素是把握机遇、规避风险的必要手段。
原文链接:
【经济网】IMF 提升经济应关注“全球价值链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