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中国金融信息网】贲圣林:人民币国际化应练好“内功”不能心急
时间:2015年05月14日 作者:
中国金融信息网5月11日讯 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展5年后,人民币国际化在2015年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的定值检查……可以预计的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再次提速。浙江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执行所长贲圣林教授在接受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专访时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练好“内功”。
3月底,中国政府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将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而来自五大洲的57个国家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亚投行已进入实质性的细节筹备阶段,年底前将正式成立。
与此同时,今年5月,IMF将启动每五年一次的SDR的定值检查,决定哪些货币可以进入SDR的货币篮子,以及各货币在SDR中的权重。人民币能否进入SDR篮子也受到广泛关注。
贲圣林教授指出,“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重要战略布局。,从亚投行的筹建到SDR的审查,可以看出,中国将在全球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多的引领作用。中国在国际上的强大影响力和作用已经势不可挡。世界也在积极拥抱和适应这一大势。
此时的中国已经转型成为净资本输出国,也使得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更加的明朗。不过,贲圣林教授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不能操之过急,亚投行不是简单发放人民币贷款就可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重点应练好“内功”,加大人民币相关金融产品的设计和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贲圣林教授指出,首先要解除人民币在正常国际使用中的障碍,提高人民币使用的便利性和效率,当然也要考虑安全性。
第二,建立以人民币全球支付清算为主要功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hina International Payment System,简称CIPS)系统。这是全球货币使用的习惯问题。若要全球对美元的惯性使用有所变化。但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在交通,投资、经济贸易、教育等领域互联互通自然会产生人民币需求,相关的配套设施和规则有待完善。
第四,健全国内金融体系,建立有效的人民币市场,支撑人民币国际化。增强人民币的海外使用体验,提供对使用人民币的足够信心和激励机制。抑制人民币的投机需求。
第五,国内市场要对外开放。比如向外资企业开放国内债券和股票市场。
第六,资本项目开放要守住最后的防线,要遵循有序的部分开放。要对跨境资本进行分类评估,对二级市场的“热钱”不能给予便利。对正常的贸易、实业投资、出国留学旅游要区别对待。
原文链接:【中国金融信息网】贲圣林:人民币国际化应练好“内功”不能心急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