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东方财富网】人民币或成世界第三是浮夸还是实力

时间:2014年07月22日 作者: 
儿时,我们都玩过一个游戏:把一元人民币拿出来,在台子上迅速的转动,等它停下来的时候,我们用手盖住,猜正反面。 长大,当我们犹豫不决,一元硬币或抛向天空,或迅速转起,如同儿时一样,我们用正反面去决定下一步我们到底该怎么走。 如今,人民币走到了十字路口,浮夸还是真实的力量,央行不可能像“儿戏一般”抛正反面来决定,人民币的未来或许就是国人走向世界的指引灯。(小编感言) 分析报告中的人民币——离岸人民币交易井喷成为世界第三货币 2014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教授,在解读《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时指出,人民币有望在未来的三年超过日元和英镑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 7 陈雨露表示,从2012年开始,人民大学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团队在交通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和密切的合作之下,每年发布人民币国际化的系列研究报告,到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 报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在2013年继续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人民币有望在未来的三年超过日元和英镑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制造中心、世界最大贸易国(出口和进口均跃居第一)、世界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最大债权国和世界最大市场、这些宏观指标说明,人民币最有希望成为全球最主要的贸易、金融和储备货币之一。 报告指出,进入2014年之后,韩国、澳大利亚、阿联酋、哥伦比亚等都宣布增加人民币头寸,人民币观望的接受度还有望更快的提高。 在欧洲市场的离岸人民币交易量快速的增长,非洲和美洲国家也开始积极的增强人民币离岸业已。 随着人民币清算协议的签署,人民币离岸市场在快速成长。目前,新加坡、中国台湾的人民币存款余额都已经突破了2000亿,澳门也超过了1000亿。不久前人民币清算安排在首尔刚刚落地,韩国市场就成功完成了第一笔的人民币兑韩元的直接交易, 在欧洲,伦敦、法兰克福、卢森堡、巴黎、苏黎士等多个金融中心都积极表示希望建设成为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近三年来,这些市场上都陆续出现了离岸人民币交易,而且交易的规模增加迅速。 8 因此,报告指出,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官方接受程度提高要快于预期。2013年全球贸易当中人民币结算份额稳定增长,从1.53%上升到2.50%。与此同时,全球资本和金融交易的人民币份额表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从1.12%提高到2.08%。其中人民币直接投资的规模增长了90.5%,人民币信贷规模的增长33.7%,人民币债券和票据余额增长了23.7%。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发挥合力,对于2013年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增长的贡献度提高到了40%。 尽管人民大学发布的此一报告的一系列数据振奋人心,但在论坛现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仍然认为,报告的预言还是有些过于保守,“人民币国际化我认为应该加快,而且我认为,未来中国完全可以挑战美元现有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9 魏建国在发言中表示,他刚刚从韩国返回,在韩国,他看到当前韩国的人民币业务需求呈现井喷一样的快速发展,年增长达到了74%。特别是“工行发行了大额可转让的存款,不到一个月就吸收了16亿美元”。 专家口中人民币的未来——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梦的货币诠释 10 专家介绍——赵锡军简介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人大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与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理事。研究领域涉及国际金融、资本市场、金融监管。1987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其间开设了国际金融、金融市场运行分析、国际金融研究、金融前沿讲座、金融投资学、国际收支研究等课程。出版专著4部、主编教材6部、译著8部。 2014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着力发挥市场作用,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9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实现进出口总额1239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一季度为同比下降1.0%),实现贸易顺差6306亿元人民币。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99万亿美元。 11 同时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通过不断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 2014年上半年,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也取得了喜人的进展。首先是跨境人民币结算发展迅速。2014年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3.27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4699亿元。其中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2.09万亿元、1.18万亿元、865亿元、3834亿元。 其次是资本账户开放规模越来越大。国家外汇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已经审核批准了252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565.48亿美元,审核批准71家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2503亿元人民币,审核批准121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804.93亿美元。近期,中国政府又分别向韩国和德国承诺提供各800亿元人民币RQFII额度,让RQFII试点区域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伦敦、新加坡、法国,扩大至韩国和德国,预计获批额度将达6400亿元。 再次是各种货币互换和清算机制得以进一步建立健全。进入2014年,更多涉及人民币境外使用方面的合作机制得以建立。3月1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新西兰元直接交易。 12 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德意志联邦银行签署了在法兰克福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之后将确定法兰克福人民币业务清算行;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签署了在伦敦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之后将确定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法兰西银行签署了在巴黎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之后将确定巴黎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同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卢森堡中央银行签署了在卢森堡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之后将确定卢森堡人民币业务清算行。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签署了在首尔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之后将确定首尔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法兰克福、伦敦、巴黎、卢森堡及韩国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建立,将有利于中德、中英、中法、中卢及中韩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卡塔尔央行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卡塔尔央行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代理投资协议》。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代表中国政府与其他金砖国家代表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了《关于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条约》。 此外,有越来越多的调查分析也显示人民币在境外越来越受到重视。7月9日,汇丰银行发布的一项面向全球企业的人民币业务调查报告显示,在新兴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中,中国台湾、法国和德国的企业在跨境业务中使用人民币的比例最高,对于未来的人民币业务增长,中国台湾和法国的企业最为积极。同日,德意志银行发布的另一份报告也认为,在法兰克福与伦敦加入人民币清算行行列后,欧洲对于人民币的需求将可能成倍扩大。基于中国与欧盟的巨额贸易量,欧洲极有可能会成为第二大离岸人民币市场,而中欧双边贸易结算也将会更多地使用人民币。 13 然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虽然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数据,2014年5月,人民币作为全球贸易计价、结算与支付货币的排名保持在第七,作为投资与金融交易货币排名第九,地位有了显著提升。但与美元在全球货币交易中所占据的85%的比重相比,人民币目前2.2%的交易量仍显得十分“微弱”。且不说每天全球的外汇交易总额高达4万亿美元,其中贸易结算只占很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外汇交易都发生在股票、债券、各种衍生产品或其他资产交易中。即使在贸易结算中,人民币结算也主要发生在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活动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绝大多数还是用美元或欧元进行结算。2013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5591亿美元,其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份额不足2%。 如果我们看不到这种不平衡,或者虽然看到了却又不去解决,那么,人民币国际化就只能是一条腿走路,既走不远,也走不长。 14

繁华的世界,透明的人生,而我们却什么都看不清

那么,如何才能更加均衡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呢?我们知道,人民币承担国际货币功能的基础是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包括贸易活动和金融活动。人民币承担国际货币的顺序是先贸易计价、结算与支付货币,然后是投资与金融交易货币,最后是价值储备货币。在国际上,人民币首先是服务于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活动,然后是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活动。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两条腿走路,先迈出的是贸易结算,接下来应该迈出的是金融交易。前者已经进行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包括鼓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多个国际金融中心及城市设立清算银行并建立全球清算网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清算安排协议及货币互换协议、提供更多的人民币贸易融资等。当然,最为重要的是,经常账户项下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为人民币在经常账户项下的使用提供了各种条件与便利。由于基础条件的不断完备,加上政策的支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增长迅速。 15

两条腿走路的人民币映射着两条腿爬山的股市,百姓好累

后者尽管也同时在推进,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创新,包括金融与资本账户项下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对外人民币直接贷款、允许某些境外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以及QDII、QFII、RQFII等证券投资方面的创新等。但由于牵涉面太广、涉及的问题太多,出于审慎的考虑,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思路,其总体进展也就远远落后于前者。而这又会影响到前者的进一步推进,最终可能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半途而废。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在第一条腿已经迈出后如何跟着迈出第二条腿,也就是在不断拓展人民币贸易结算功能的同时要不断拓展其金融交易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资本账户有序开放上做工作,在资本市场的建设、规范和开放上多做工作。前者可以通过继续扩大QDII、QFII、RQFII等证券投资的规模,直至资本账户项下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后者则需要将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结合起来,资本市场不仅应该服务于境内投融资需求,而且还应该从全方位为全社会实现资本资源配置,包括依靠国内外两个市场、动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也就是说,对于不同层次的投融资规模、工具、期限、风险,资本市场应有多元的、全方位的、横跨境内外的安排。 从人民币国际化这一角度讲,我国资本市场至少应在人民币资产的配置上发挥决定性作用,成为全球人民币的流动性中心、投融资中心、定价中心、创新中心、风险管理中心,所有涉及人民币资产的资源配置,都应该能够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来完成。 也许只有到了任何投资者都能够随意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时候,人民币才是真正的国际化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这一中国梦才得以真正实现。 央行对于人民币的措施——周小川:利率市场化两年内可以实现 16 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金融改革与跨境监管专题会议吹风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就相关金融事宜发表看法。 周小川表示,央行准备用短期和中期政策工具来引导利率水平,正准备两个或三个政策工具。他还提到新的工具将会要求抵押品。此前媒体报道称中国央行正在创设简称PSL(抵押补充贷款)的新型基础货币投放工具,以这种定义和期限类似再贷款的贷款利率更好地确定和引导中期政策利率。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再贷款是一种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央行可能将再贷款工具升级为PSL,未来PSL可能大部分取代再贷款,PSL的所谓引导中期政策利率,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为商业银行提供基建、民生支出领域的低成本资金,也可以降低这部分社会融资成本。 周小川还提到他认为利率市场化在两年内可以实现,他表示“感觉中国的最高层领导对改革有紧迫感,只争朝夕,所以我依然按此准备。” 在讲话中周还提到与美联储就货币政策进行了沟通,此外,对于近期媒体热炒的中行洗钱报道,他表示“昨天刚刚发生,时间不够,需要花点时间弄清楚事情,所以今天做不了太多回答”。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中国和美国讨论了金融监管。耶伦就美联储削减量化宽松政策向中国做了简短说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没有详细讨论美联储削减QE的话题。中国没有就美联储削减QE进行广泛调查,耶伦在北京的评论和FOMC声明一致。宏观经济角度讲,央行强调整体低通胀的目标,维持总体物价水平稳定同时也调控了房市。但房市有时也有自己的走向。 从央行角度讲,通过宏观审慎管理来管理房市方面的需求,也就是通过LTV(抵押贷款和价值比),给予房地产开发商融资一定指导。针对中国银行洗钱的指控需要更多时间进行调查。将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减少外汇市场干扰,仍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 中国央行想要让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正在为短期和中期利率准备两个或三个政策工具。一些国家央行有相似的政策工具,国际市场依旧不太平静,各国货币政策调整会引起一些波动。中国保持谨慎态度,在波动太大市场不太平静时,保持适度干预;如果市场比较平静,中国汇改的步伐会更快的。利率自由化需要时间框架。利率市场化时间表当然也还是依靠各种外汇条件、国际国内经济。但我们还是认为两年内应该可以实现。 原文链接: 【东方财富网】人民币或成世界第三是浮夸还是实力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