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和讯网】卢布考验金砖储备应急机制成人民币国际化良机

时间:2014年12月22日 作者: 
和讯网消息  近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卢布对美元价格持续走低,12月15日,卢布对美元汇率暴跌10%,12月16日再次暴跌19%,盘中美元兑卢布价格最高突破80,创下自1999年以来的新记录。巨幅下跌让卢布成为烫手热山芋,甚至在国际市场上卢布一度未有买单。 卢布下跌除了让俄罗斯的经济面临巨大的困境之外,也意外给刚刚成立的金砖银行出了一道难题,12月20日,在IMI大金融思想沙龙暨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时代”主题论坛,与会的专家就此进行了讨论,专家们认为这次卢布危机也许可以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良机。 目前我国正在通过沪港通、货币互换、贷款换商品、建立离岸市场等多种手段努力寻求人民币国际化,总体上看虽然国际化水平在迅速提高,但相对来看依然不够理想。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师孙建波认为,虽然人民币已经是第二大是贸易融资货币,但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支付货币地位中排位第七,美元、欧元、日元,加元、澳大利亚元等都排在人民币前面,“第七大的这个数字听起来比较振奋,但是它也有一个让我们相对客观评估我们的实力。”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报告,在外汇交易中美元依然一家独大,占据外汇交易80%以上份额,目前全球十大交易货币依次为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澳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墨西哥比索、人民币和新西兰元,人民币排名仅为第九。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宗良也指出,目前海外人民币的存量最新的数据是2.8万亿,估计到明年的话应该达到3.5万亿,虽然发展很迅猛,超出了当初预期,但要看到海外持有的原因并不是为了日常使用,依然是期望考虑人民币的升值,这些人民币还会回流中国。 在债市方面人民币表现更加不够理想,现在为止在全球的债市里面,人民币的份额大概就是在1%,跟欧元40%左右的份额相比差距很大,即便和日元相比,由于日元国际化开展的更早,日元的份额在全球的份额有4%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认为,人民币到现在为止远远没有金融市场网络效应正反馈机制,“建立这样的一套反馈机制,我们感觉中间可能20年、30年。” 但近期发生的卢布危机却可能为人民币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11月习近平在出席G20布里斯班峰会前,同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领导人进行会晤时,指出要抓紧落实金砖银行和金砖储备应急机制。 据了解,金砖应急储备安排初始承诺规模为1000亿美元,其中中方承诺出资410亿美元,巴西、俄罗斯、印度各180亿美元,南非50亿美元。 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意义重大,其将在全球金融安全网中增加新的层次,其目的是,在有关金砖国家出现国际收支困难时,其他成员以多边货币互换形式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帮助纾困,旨在促进金砖国家和全球金融稳定。减少金砖国家金融不确定性,提振市场信心,从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化解各种外部冲击对各国金融稳定的影响。 与会专家表示,人民币要国际化,就要树立起标准和制度,卢布是现在的情况,正是考验金砖银行和金砖储备应急机制,“这个时候要不要,接不接烫手的山芋就非常重要”,如果接的话,金砖五国合力储备机制就能够建立起来了,给市场信心,就能制定规则,同时能够占领高地,获得话语权。如果这个烫手山芋不接,求助IMF接的话,可能会引起金砖五国资本的流动,“人民银行现在应该表态,关注而且是希望要做。” 原文链接: 【和讯网】卢布考验金砖储备应急机制 成人民币国际化良机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