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中国金融在线】中资银行国际化指数发布
时间:2015年09月22日 作者:
中国金融记者 孙芙蓉 贾瑛瑛报道
近年来,多家中资银行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在海外机构布设、人民币业务等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当前“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逐步推进的背景下,研究中资银行的国际化问题更加具有现实意义。2015年9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浙江大学互联网与创新金融研究中心(CIFI)、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人民大学举行。IMI执行所长、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对报告进行解读。
《报告》着眼于直观且深入地分析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现状,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选取三类指标从境外资产积累、营业情况、分支机构以及海外并购等多方面建立中资银行国际化指数(Chinese Banks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 ,简称CBII),并分别对国际化实践较为丰富的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进行指标评估与排序,两个指数体系主要区别存在于具体指标参数的选择和权重的设定。本报告希望通过CBII的编制,综合反映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使各中资银行正确认识自己目前的发展水平及市场地位;并通过数据的实时更新反映其动态进程,分析中资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挑战和机遇,有利于中资银行更好地制定下一步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同时,CBII也为评估其他金融机构的境外发展水平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与思路。
基于中资银行国际化指数结果以及相关发展现状数据,《报告》得出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五个核心结论:
第一,五大行国际化中国银行遥遥领先。从指数来看,中国银行连续8年国际化指数为五大行平均水平的2.5倍以上,最大时为3.5倍;工商银行与交通银行近8年基本位于五大行平均水平线上;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国际化稍显滞后;从增速来看,农业银行年均增速最大,随后依次为工行、建行和交行,中行略有负增长(可能由于边际增速递减而引起)。五大行的2014年国际化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中国银行(20.99)、中国工商银行(8.17)、交通银行(7.12)、中国建设银行(4.08)、中国农业银行(2.72)。
第二,股份制银行国际化中信银行占得先机。从指数来看,中信银行国际化水平大幅领先,约为三家银行综合平均水平的1.5倍,招商银行和广发银行则在平均水平线下方;从增速来看,广发银行增长最快,其次为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则近5年陷入停滞。部分股份制银行的2014年国际化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中信银行(4.38)、招商银行(2.29)、广发银行(1.22)。
第三,中资银行境外资产、营收和利润占比远低于国际大型银行。近8年五大行平均境外资产、营收和利润占比分别为8.09%、6.12%和6.30%,而相应的花旗银行数值为60.29%、50.59%、50.32%,汇丰银行为48.36%、62.35%、69.05%,约为五大行平均值的8倍。由此可见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远。
第四,中资银行境外资产、营收和利润增速持续高于国内经济发展。除了受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内四万亿投资的驱动外,2007年至2014年的8年间,中资银行境外资产、业务发展在大多数年份保持了显著高于境内业务、对外直接投资(ODI)、对外贸易以及我国GDP的增长,尤其是五大行的境外业务近几年平均增速高达28.56%。而在五大行中,境外资产规模最小的农业银行近些年境外业务增速最为突出,2014年达到了76.77%,是五大行平均增长率的2.6倍。
第五,五大行海外机构近一半在亚洲,分布集中。从总量上来看,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境外机构远多于其他三家银行,几乎占到了四分之三。从地区分布上来看,五大行海外机构约一半集中在亚洲地区,说明国内银行对外扩张时多以周边地区作为首发地点,同时,近些年亚太地区新兴国家发展迅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大幅增长,促使了中资银行在亚太地区的业务拓展。另外,欧洲和美洲等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数量显著高于非洲地区,这表明除了拥有地缘优势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之外,中资银行资本会优先向资本充裕的发达国家流动。
发布会由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卫东主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鄂志寰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对报告做出点评。
焦瑾璞局长指出,中资银行应提高国际视野,充分认识目前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反思自身的“走出去”战略正确性,根据自身所有的禀赋优势走个性化海外发展道路。对于实力相对雄厚、海外发展经验较为丰富的5家大型商业银行,可集中更多的资源进行国际业务探索。与此同时,国家相关政策对于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影响也颇为深远,在国际化势在必行的今日,相关部门应继续深入研究中资金融机构的“走出去”政策,以鼓励和支持中资银行更好地走出去。
赵锡军院长提出,《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具有开拓性意义,从中资银行的境外资产、境外收入和海外经营管理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进行了总体介绍。报告在国内环境不断开放的前提下发布,时机恰当,对中资银行“走出去”提出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战略。中资金融机构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国际环境的制约与国际市场的进入壁垒,注重自身机构良好形象的建立,积极融入海外市场。
鄂志寰副总经理指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今天,中资银行作为重要的市场力量,其国际化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形成了重要支撑。中资银行在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除采取较为传统的分支机构形式外,海外并购也可能会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式,受到各家银行的欢迎。此外,若要把握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观察和总结。
原文链接:【中国金融在线】中资银行国际化指数发布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