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香港文汇报】人民币离岸市场存三问题

时间:2014年07月21日 作者: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作主题报告。记者马琳 摄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马琳、实习记者 张议元 北京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昨日发布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报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预计,未来三年到五年,人民币有望超过日圆和英镑成为世界第三大国际货币。但报告同时认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亟需解决三大问题。 陈雨露表示,随内地制度改革和政策红利的释放,国际市场上人民币直接投资额和人民币信贷额会有较大幅度增长,乐观估计,只要没有重大不利事件发生,少则三年,多则五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国际实用水平是可以成为继美元和欧元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货币。不过,人民币与美元和欧元的距离还会非常大。 需确保自由使用和便利性 美元在各国官方外汇储备当中占有最大份额,关键在于拥有发达的全球美元离岸市场。陈雨露认为,从长远来看,未来人民币要想成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之一,必须通过有效的离岸市场机制来确保人民币的自由使用和便利性。 在人民币离岸市场方面,陈雨露表示,当前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实现快速发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缺少高效、安全、低成本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应当参考美国CHIPS系统尽早建立起全球范围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使之成为实时全额清算系统。 报告认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亟需解决三大问题:首先,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中,要关注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创新性和稳健性,稳妥与发展并重。其次,人民币离岸金融机构的建设需要加强。金融危机后,多国金融监管当局进行更加严厉的审慎性行政管制,要求海外的离岸中资商业银行必须由在岸的该行总行全资拥有,不能以分行形式提供商业银行服务。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自身问题也是建立成熟、高效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障碍,如果不及时改革,其未来成长空间极其有限。 最后报告指,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重视。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越大,就越需要建立独立、高效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通过市场准入环节和盈余账户法则控制信用风险,通过同步支付和多边轧差净额结算控制流动性风险。 人币投资渠道过于单一 陈雨露认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模式、路径、进度必须与中国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相符合,必须正确处理好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首先要扩大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规模,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另外,要改变人民币投资渠道过于单一、回流机制不畅的现状,加快金融工具创新,丰富和发展海外人民币金融产品,提高离岸人民币产品进入主流投资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遏非法转移法律待完善 他续指,目前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法律制度框架尚未建立,应当尽早完善,以遏制利用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实现资金的非法转移。同时,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链和金融机构服务的能力还很不理想,中资金融机构离岸业务总体还停留在传统的存款、贷款和国际结算业务上,可激励外资金融机构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和产品创新。 此外,陈雨露强调,离岸金融市场快速的发展,逐渐显现出对在岸市场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带来冲击,可能会削弱人民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应建立宏观审慎的金融监管新模式,将离岸市场纳入监测范围。 原文链接: 【香港文汇报】人民币离岸市场存三问题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