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中国外资】人民币国际化:从高歌猛进开始进入调整期
时间:2017年04月29日 作者:
人大IMI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动态与展望》 报告指出,受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等国际黑天鹅事件,以及中国国内的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速下降和人民币汇改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结束了过去6年一路高歌猛进的姿态,开始进入调整时期。
4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发布了最新一期的《人民币国际化动态与展望》(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受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等国际黑天鹅事件,以及中国国内的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速下降和人民币汇改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结束了过去6年一路高歌猛进的姿态,开始进入调整时期。
根据报告测算,2016年年末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指3.06,2017年第一季度预测值为3.04,2017年年末预测值为3.08,与主要货币的国际化指数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与此同时,报告预计美元的国际化指数继续走强,而欧元继续下降,英镑和日元则保持平稳。
据中国人民大学IMI副所长涂永红和IMI研究员戴稳胜介绍,RII指数涵盖了三方面的指标,即国际货币的计价、交易和储备三个基本功能,赋予人民币在贸易计价结算、金融交易(包括国际债券、国际信贷、直接投资)、官方储备份额中相等的权重,综合计算出反映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的RII指数。RII的预测方法是对每个构成指标按照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将其季节性、趋势性因素先分解后合成。
“RII指数取值范围为0-100。如果全球的贸易结算、金融交易和官方储备全部仅用人民币,则RII指数为100;相反,如果丝毫不用人民币,RII指数为0。RII指数越大,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越高。”涂永红说。
报告认为,2017年一季度,美国总统特朗普实施新政,国际经济金融环境逐渐明朗,国内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提振了市场信心,人民币加入SDR的红利开始显现。未来随着贸易、直投双轮驱动功能的增强,特别是人民币金融交易功能的强化,人民币有望保持其国际货币地位。
涂永红分析认为,当前促使RII指数提升的驱动力主要有五个,分别是: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在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情况下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动力,未来经济运行会更加平稳;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中国对外投资额已经超过中国吸收外资额,能够带动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人民币加入SDR的制度性红利显现,中国进入国际安全资产提供者行列;成功进行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重塑市场信心;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与国际接轨,金融交易扩大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新亮点。
但与此同时,报告也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在未来面临着三大挑战。第一,美元升值的预期导致投机性资本外流,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第二,我国债券市场国际竞争力不够,产品不够丰富、市场结构不能满足国际投资者的需求;第三,由于发达国家的政策分化明显,美元加息,但是欧洲和日本仍在量化宽松,中国进行国际政策协调的难度增加。
报告认为,面对挑战,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实行精细化和精准的资本流动管理,不能搞“一刀切”,要支持企业和个人合法合规的对外投资与贸易收支活动。其次应当强化我国债券的国际安全资产功能,扩大债券市场的双向开放力度,推动资产证券化,满足国际投资者的需求。最后应当加强多边政策合作,互利共赢,避免贸易摩擦升级。
未来应如何保持及增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涂永红表示,首先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币加入SDR的制度红利;之后要以债券市场作为突破口,构建实现人民币金融交易功能的新平台;最后要在贸易计价结算方面加大我国跨国公司的话语权,人民币国际化最终还是要立足并服务于实体经济。
“现在,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我国经济的国际地位仍然不匹配,相差甚远,所以我们还要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涂永红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还同步推出了报告的英文版。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人民币汇率也成为各方决策者关注的焦点。在中国之外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渠道其实非常有限,并且分析信息常常不准确。”IMI所长助理曲强表示,IMI在此时推出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英文版,立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从中国学界视角出发,对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一个客观公允的分析,这其中的分析和政策建议无疑是对国际社会分析研究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有益补充。
曲强强调,报告英文版不仅仅是对中文版的翻译,同时还注重符合国际读者的基本习惯,希望以后能够在国际媒体上引起更多关注,成为解读中国政策的一个良好工具。
作者:舒朝普
【原文链接】《人民币国际化:从高歌猛进开始进入调整期》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