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中国经营网】人民币有望3年内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

时间:2014年07月25日 作者: 
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引起全球的关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第4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达1.69,同比增长83.80%,再创历史新高。 记者日前获悉,随着离岸市场的成熟,人民币国际指数将继续稳步攀升,并将开启个位数时代。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透露,贸易计价和金融计价共同推高跨境人民币使用程度的特征更加明显。“人民币给予国际社会的信心主要来自于实体经济层面,但要保持人民币的国际吸引力则少不了发达的离岸金融市场”。 在他看来,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对于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普遍持欢迎态度,新兴国际金融中心更是积极争抢人民币离岸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人民币离岸市场时,既要尊重水到渠成的传统实现模式,也不要轻易否定主动培育市场的可能性。 记者了解到,人民币国际化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自2012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交通银行每年定期联合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以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 7月20日,2014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课题组认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继续保持高速成长。人民币有望在未来3年左右的时间里超越日元和英镑,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 此外,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亚洲的境外人民币资金池已具备一定规模,欧洲市场的离岸人民币交易量快速增长,非洲和美洲国家也开始积极争抢离岸人民币业务。长远看强大的离岸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大意义。 历史经验表明,美元在各国官方外汇储备中始终占有最大份额,关键在于拥有发达的全球美元离岸市场,所以一直被广泛地用于第三方交易,在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保持较高的交易份额,很难被其他国际货币取代。 从长远来看,伦敦、法兰克福等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规模与交易比重,将是检验人民币是否已经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之一的重要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人民币离岸市场未来发展仍然面临各种挑战。 陈雨露表示,要尽快建立全球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完善人民币离岸市场法律制度框架;完善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链并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构建全新宏观审慎金融监管模式,将离岸市场纳入监测范围。 原文链接: 【中国经营网】 人民币有望3年内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