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第一财经日报】宣昌能:道德风险是最大的系统性风险
时间:2015年06月10日 作者:
30多年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之间一直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理顺花钱的人和还钱的人的关系问题。此外,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债务到底有没有偿还责任?也一直处于不明确的模糊状态。如果中央政府明确表示承担地方债,地方债收益率按说应该没有地区差异,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因为中央政府从未明确表态一定会承担地方债,所以金融市场知道其间的模糊性,因此发债的时候就要考虑地方的风险差异性。
尽管如此,政府部门的一些做法还是让大家充满期待,认为中央政府最后还是会给地方债兜底。
这里面就涉及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问题。比如,关于地方债的规模,原来是统计到2013年6月份,大家觉得这是一刀切地对地方债认账了,2013年6月以后发的地方债就不管了。后来又有部门发文把统计截止时间定在2014年底。于是大家都想赶紧再多发些债,这就助长了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
我认为,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是当前这个发展阶段防范系统性风险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所造成的不良资产量级,将远超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所带来的风险量级。这种道德风险问题也曾在农信社改革的时候出现过。这是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因为在这个过渡期,市场机制尚未完善,而计划经济的痕迹依然存在。
资产证券化可以部分化解存量债务,除了中长期的城投债项目之外,有一些有现金流的项目也可以证券化,也就是把现金流折现还债。但是证券化仍然属于债券的范畴,其实我们也可以考虑债转股,因为地方政府拥有很多股权,可以批量推出一些债转股或者进行批量的股权转让。我们不要等到地方债实在转不动了再采取行动,那样大家会争先恐后卖股权,资产价格必然走低。目前我国体制最大的可能性是大家一窝蜂扎堆,从而使资产价格受到很大影响,影响化解存量债务的效果。
原文链接:【第一财经日报】会诊中国地方债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