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时代
时间:2014年12月21日 作者:
这个数字听起来比较振奋,但是它也有一个让我们相对客观评估我们的实力。说的出口的货币没有几个,美元、欧元、日元,加元、澳大利亚元,人民币在第七位中间还有谁?前面能够追上的国家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如果分解开的话前面的国家更多。结合我对另外一个数字的理解,去年环球科学杂志有一期专门做很多页的全球科技创新调查。有一组数据说中国基础科学在全球排名是很靠后的,我们实用新型专利很多,但是上到基础科学的东西,如果跟欧盟、日本,特别是和美国、欧洲相比,我们基本没有。我们和地主开荒地可以,但是荒地粮食我们想收的更多,这个路很长,可能对路有一个评估,对它的愿景有一个乐观的估计,有利于调动大家所有的积极性。我们对这条路的艰难性有客观评估,可以让这条路走的更顺。
有一篇文章我很喜欢,在我自己困难的时候想到它,犹太人的集中营里面,最乐观的人往往都没有撑到最后。我们对路的艰巨性要客观的认识,前面的虎狼太强大,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我们真正的中国品牌商品走出去。我们知道不仅是中国品牌商品走出去,如果实现这一点我们看到无论是英镑还是美元,核心的标志就是全球重要的工业资源用它们标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国际化。
对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和愿望都是美好的,但是它是一个努力的过程,这条路可能比过去30年的开放更长,因为过去的30年开放是我们集中追赶数量的时代,我们修更多的路,盖更多的房子,建更多的工厂,过去我们说中国的发展我们的人在工地上在工厂里,今后把人从工地和工厂里拉出来,做发明,做服务,要获得更大分工,这是更长的路,这条路走的更扎实,才是人民币国际化走的更加扎实的路。
张之骧:孙老师是从另外一个层面讲的,充分的估计到在长期的过程中,我们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为了这个我们要做艰辛的努力。
涂永红:我想讲两个观点,第一个,在沪港通刚开始11月17号的时候,那个时候做了一定的研究。当时说沪港通它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和价值,那个时候我们大家有很多的期许。但是一个月下来以后发现这个情况好像不是那么的火热,港股通很冷,沪股通很热,我们中国股市成为全球第一股市。这件事情之前怎么没有想到中国的股市可以成为全球第一股市,那时大家会悲观,经济行情数据不是很好,我们到温州做了调研,其实企业的实体经济情况不足以支撑这一波行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情,我们觉得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中国的开放态度向全球发出一个强烈信号,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开放已经不是对企业开放,老百姓也可以来。但是这里面要有跳板,要经过香港,而不是说一下子可以直接投资到我们的深市或者说沪市,还必须得是居民,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搭了桥以后,一方面显示出我们开放的决心,另一方面确实给境外将近两万亿的离岸人民币兴建渠道,这条渠道我们认为是高效的,价值能够更好的增值和保值,所以这下来以后大家看到中国股市还是有前瞻性的,是一个先行指标,这对中国资本帐户开放,还有中国资本市场的开发,以及对未来明后两年经济增长给一个很好的信息支撑。
另外一点人民币国际化,因为沪港通大家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最好的推动力,资本市场原来可能比较重视的是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做大规模做大量靠贸易的量和规模是不够的,但是在资本市场里面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资本市场股市,另外一个是债市。债市的发展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特别是在资本市场运用这是更常见的渠道,也是更加重要的渠道。这个方面我们在债市方面我们做的还是不够理想,因为到现在为止在全球的债市里面,人民币的份额大概就是在1%,跟欧元40%左右的份额相比差距很大。而且我们觉得人民币到现在为止远远没有金融市场网络效应正反馈机制,而且建立这样的一套反馈机制,我们感觉中间可能20年、30年,这个时间是要的。因为日元和人民币相比,它比我们的国际化开展的早很多,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到现在30多年了,但是日元的份额在全球的份额只有4%左右。如果网络效益是资本市场非常高的模块,我们如果不在资本市场打开一个缺口确立人民币的正向反馈机制和建立我们的网络效益,其实我们人民币国际化到了一定的阶段会遇到瓶颈会遇到天花板。沪港通在资本市场打开了一扇门,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境外的国际投资者看到,用人民币进行资产的投资,这是及其的有利可图。中国债券市场不好说,但是股票市场后面的依托是中国经济比较高速,至少是中高速成长的经济。而这样的经济能够给我们股市非常好的成长空间。资本市场我们形成一种使用人民币正的反馈机制,把资金引进来,这里面可以实现保值增值,至少有这种现实的可能性,这样在其它的渠道我们流出去的资金是有渠道的。流出去的资金能不能是真实的,现在我们有沪港通给了这样的一个可能性,给了一个平台,给了一个希望,这对人民币在资本市场的运用,激发持有的动机,我觉得这还是很重要的很有价值的制度安排。
其实有了沪港通,还有进一步的资本市场开放以后,对人民币国际化意义还在于未来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大家一直在探讨,我比较了一下英镑国际化路径,它是靠它工业革命以后和殖民地,殖民地打到哪儿使用英镑,英镑就成了全球货币。美元国际化地位,一方面也是靠强大的经济能力,生产能力,因为它在19世纪末经济产值是世界老大,它后来通过强大的经济能力再加上二战以后国际秩序的安排,它名正言顺的成为世界货币。日元比较麻烦,日元也是像英镑一样,它先是作为贸易大国,日本60年代开始贸易帝国一直30多年的经济增长,成了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它在贸易和经济增长方式很强劲。日本靠的是它的贸易帝国以及日元对外投资,80年代日本搞黑色回流计划,每年规定必须有30亿贸易顺差投向东南亚国家,专门成立了海外协议基金对中国进行贷款,这方面贸易得到顺差投向东南亚国家,还有包括中东的国家,建立了很多的基地,日元一度在八九年的时候,日元在全球交易份额达到18%,也是非常高的,现在到了4%,这是日元走国际化的道路。欧元完全不一样,欧元走的这条路就是超主权国家货币加上区域化,欧元到现在为止全球交易份额和欧元区在全球GDP份额差不多就是28%左右,它在全球的经济份额是24%,它的份额现在是20%左右,完全是在区域内的。欧洲随着欧元的东扩,欧洲全部都用欧元它也是稳坐第二大货币地位。现在人民币走什么样的路,英镑的路走不来,不能耀武扬威不能发动三次世界大战,美元的国际化道路现在咱们也不可能,全球治理当中没有话语权也是不可能的。走日本的路,日本的路走了半天又回来走不通,欧元的路现在没有办法说亚洲建一个亚元。现在必须中国走自己的道路,我总结了半天觉得没有一个很成熟的模式。但是大体来看的话我们还是坚持走贸易加对外投资加双边互换,贸易是在市场里面,我们是第一大国,一百多个国家有八九十个国家我们是它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完全可以用人民币。
现在俄罗斯出现了问题,俄罗斯的石油贸易什么的,但是它们愿意给我们卢布我们也高兴,因为它们的卢布贬值很多,我们用卢布进口可以的,但是出口咱们用卢布不核算,但是进口是可以的,至少用双边货币的话就可以把美元驱赶出去。现在我们的份额很大,在贸易方面我们可以提高份额,刚才讲了其实更重要的就是在于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我们怎么做呢?我们采取另外一种办法靠直接投资和对外贷款,这是走了日本的路。当时日本八九十年代走的很顺利,而且很快把日元份额提高到18%,这条路走的不错。今年我们对外投资已经超过了中国吸引外资的总额,我们是净资本输出国。一路一带的重大项目,我们的资金出去很多,这些资金出去以后怎么办?资金出去以后很多人愿意持有,你得有一个保值和增值平台,这个平台建立起来以后可以在资本市场投资赚钱,特别是进入最赚钱的股市,会激发持有人民币和使用人民币的积极性。
官方层面我们还是积极的开展互换,现在除了美国以外的几个大国家我们都签订了协议,确保市场有充足的人民币流动性。中长期的投资和项目不用担心会有问题,靠这样的一条路,三条腿都在同时的走路,三角形比较稳健的系统支撑人民币国际化框架,5-10年会打破现在的网络效益的门槛,使中国的人民币能够在资本市场建立正向的反馈机制,突破这样网络效应,成为第三大货币。
原文链接:
【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时代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