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香港文汇报】人民币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国际货币

时间:2014年07月20日 作者: 
【文汇网讯】(记者 马琳 实习记者张议元7月20日北京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20日在北京发布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报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在解读报告时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在2013年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未来三年到五年,人民币有望超过日元和英镑成为世界第三大国际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编制的一个综合多变量合成指数,用来衡量和反映人民币国际化的真实水平。报告显示,2013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快速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达到1.69,同比增长83.8%。跨境贸易结算和直接投资是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推动力。 陈雨露表示,随着国内制度改革和政策红利的释放,国际市场上人民币直接投资额和人民币的信贷额会有比较大幅度增长,乐观估计,只要没有重大不利事件发生,少则三年,多则五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国际实用水平是可以成为继美元和欧元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货币。不过,与美元和欧元的距离还会非常大。 美元在各国官方外汇储备当中占有最大份额,关键在于拥有发达的全球美元离岸市场。陈雨露认为,从长远来看,未来人民币要想成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之一,必须通过有效的离岸市场机制来确保人民币的自由使用和便利性。 在人民币离岸市场方面,陈雨露表示,当前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缺少高效、安全、低成本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应当参考美国CHIPS系统尽早建立起全球范围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使之成为实时全额清算系统。 陈雨露续指,目前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法律制度框架尚未建立,应当尽早完善,以遏制利用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实现资金的非法转移。同时,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链和金融机构服务的能力还很不理想,中资金融机构离岸业务总体还停留在传统的存款、贷款和国际结算业务上,可激励外资金融机构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和产品创新。 此外,陈雨露强调,离岸金融市场快速的发展,逐渐显现出对在岸市场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带来冲击,可能会削弱人民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应建立宏观审慎的金融监管新模式,将离岸市场纳入监测范围。 原文链接: 【香港文汇报】人民币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国际货币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