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曹彤、曲双石: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时间:2018年09月21日 作者: 

IMI联席所长曹彤和IMI所长助理兼研究员曲双石在《守住底线:全球金融安全网及中国作为》一书中撰文指出,强国需要有强币,从历史上看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该国主权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会不断提高,英镑、美元便是例证。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需要做到“明确方向”、“创新制度”与“聚焦力量”,多层面多市场地展开布局,保证人民币的“长期崛起”与“短期维稳”,长期崛起能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短期维稳则是发挥经济金融稳定器的作用。

以下是全文内容:

强国需要有强币,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该国主权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会不断提高。这是一条经过历史检验的规律,英镑、美元等都经历过这一历史发展趋势。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长期崛起和短期维稳同样重要,长期能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短期能够发挥经济金融稳定器的作用。

一、明确方向

首先,以人民币货币区的建设统领第二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在人民币国际化第一轮的推进中,增加接受人民币的国家数量,无论是贸易项下还是货币互换项下,从而增加人民币的国际接受度,是隐含的战略目标。从实践来看,这一目标初步达到。下一阶段应转入人民币货币区的构建上来,将广泛推动变为聚焦式的突破。

从货币演进的内在逻辑来看,货币的国际化在功能上具有贸易结算、金融交易、货币储备的递进关系,在地域上则具有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演绎路径。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在功能拓展上正面临从贸易结算货币向金融交易货币提升的瓶颈期,需要以地域的扩展、强化周边化进而实现区域化的手段来推动。构建人民币货币区既是突破当前瓶颈期的抓手,更是促使人民币在功能上真正成为储备货币、在地域上真正成为国际货币的关键。

人民币货币区的内涵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货币区内离岸中心的金融市场建设;二是货币区内辐射相当地域的金融服务网络建设。二者需平行推进、相互促进,不可偏废。

其次,以“东西两翼”互补式策略来具体确定人民币货币区的方向。如前所述,东盟作为人民币货币区的首选方向符合货币国际化的内在规律,毋庸置疑,应该作为我们的战略方向,坚决推进。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人民币国际化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挑战和冲击,而东盟地区又是传统的美元货币区,美国不会甘心放弃在这一地区的主导权。

因此,我们在确定人民币货币区的方向时,还要多一个备手,除了将东盟作为“东出”的战略方向选择外,还应同时展开“西进”策略,形成两翼并举的格局。

二、创新制度

首先,推动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制度创新,包括人民币债券市场和汇率市场的建设。

债券市场方面,建议将内地的人民币债券市场延伸一部分到香港,即在香港市场同时引进来自内地的债券发行和购买机制,加速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迅速成熟。在债券发行方面,大幅放宽赴港人民币债券的发行额度,简化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审批手续;在债券购买方面, 可以参照QDII机制创新RQDII机制,即设立人民币项下的合格内地投资者制度,鼓励内地金融机构通过RQDII机制买卖香港市场的人民币债券,并且同等量设置和提高RQDII的额度。此举既不影响国内发债主体的融资需求,又符合现行资本管制政策,同时,随着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迅速扩容,将能带动香港本地和海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市场需求,更能为海外人民币拓展投资和流动性渠道,具有一举多赢的功效。

汇率市场方面,允许内地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做市银行进入香港市场,通过RQDII机制参与香港市场的人民币外汇交易,是可以考虑的政策选项。此举既有利于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汇率主市场的建设,也有利于内地外汇市场的市场机制完善,更为金融机构管理汇率风险开辟了新的渠道。

其次,推动东盟和中亚(及以西)地区的人民币结算、清算、信贷网络的建设。

构建人民币货币区,必然要求区域内具有人民币自我循环、自我派生的机制。而结算、清算和信贷网络的建设,是基础性的工作。一方面可以发挥央行的作用,建设统一的覆盖东西两翼的人民币清算网络;另一方面,需要发挥国有银行的作用,在货币区内有计划地设立分支行网点,建立健全海外人民币的结算和信贷网络。鉴于国有银行大多已经具有相当的体量和较丰富的海外经验,只要统筹得当,此项工作会较为顺利地推进。而此项工作一旦取得成效,既对海外人民币的长远发展构建了内生性的增长机制,又会对所在地区的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与我国政府一贯倡导的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理念相一致。

最后, 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的独特作用。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职能之一是推进金融的改革开放,其金融功能有二:一是通过区内利率、汇率、资本管制的机制创新,倒逼国内金融改革;二是构建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客观地说,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作用将远大于任何一项金融机制的改革,对于汇率和资本管制的自由化来说尤其如此。当今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定的根源之一,即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所逐步形成的浮动汇率机制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尽管这两项机制对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提升金融市场效率发挥着较好的作用,但却同时是酝酿和传播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本轮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范围内都在反思新时代国际金融治理结构的改革方向,如何认识和改进汇率形成机制和资本管制机制是重中之重。

三、聚焦力量

从国家层面,应制定明确的人民币国际化第二阶段的战略规划,将“两区、两中心、三网络”作为战略规划的核心。所谓“两区”是指在东盟和中亚及以西两个方向构建人民币货币区,以人民币货币区建设作为第二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引领;所谓“两中心”是指在香港、上海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突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建设;所谓“三网络”是指在东西两翼货币区内建立海外人民币的结算、清算、信贷网络,构建海外人民币的内生性发展机制。

从央行层面,应聚焦于第二阶段战略规划的组织实施。一方面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人民币的受理环境;另一方面最大限度集中力量于新战略的实施上来。

从国有银行层面,应主动配合推进第二阶段新战略的实施,将各自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大战略统一起来,尤其突出在东盟和中亚及以西地区建立分支机构,加快推进“三网络”的建设,并在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中积极发挥主要做市商的功效。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