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丁剑平:从教育与文化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

时间:2019年07月13日 作者: 

大家知道华为总裁任正非在第一次接见记者谈话的时候既没有谈贸易,也没有谈科技,谈的是教育,我想从这个出发来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总量说,中国的金融供给是超过美国的,中国的金融总供给是7%,美国是6%。我们的问题是结构问题,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关系。有人举了日本的先例,日本过去是间接融资为主,现在转向直接融资为主的结构。

现在谈到日本的时候,我在日本留学拿到博士学位,目前为止我还在日本某一家商业银行做独立董事,我亲身认识到日本首先是在文化上发生变化,然后制度变化。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这主要在于文化不同,土壤不同。

日本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面的结构性转变是长期的过程,这同学习文化有关系。中国各种金融机构同质性竞争,碰到什么好的大家一哄而上。在这个文化基础上,专业化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很难实现。

日本有工匠精神,它跟踪一家企业就是多年跟踪同一家企业,所以每一笔贷款失误的可能性很少。我在签署每一笔贷款的时候,发现日本的银行对企业都有30年左右的跟踪历史,对于企业了如指掌。我们的银行对于企业的跟踪了解到什么程度?这也是学习文化的问题。

有人认为,现在供给侧改革就是宽货币,宽信贷,但是由于文化的不同会造成不同的结果。从全球来看,我们可以看一下南欧的西班牙、葡萄牙,它们是在南欧当中喜欢欠债、喜欢搞通胀的和不遵守货币纪律的国家之一,当它们到拉美后,拉美也同样喜欢搞高杠杆、高债务、高通胀,这和文化的迁移有一定的关系。拉美和南欧相隔这么远,但由于文化的原因,同样说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的人迁过去了就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有人说宽信贷不一定能够刺激经济,但是宽信贷在日本和美国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为什么我这么说?我们说中国提供流动性,宽信贷可能产生的结果还是一个未知数有人说,我们可以学习日本在宽信贷中货币和财政的做法,但中国的结果是,去年和前年财政部和央行在争论谁应该对经济下滑起主导责任。

接下来,提出了最折中的方案是宽信贷。宽信贷不是中国首创,而是从日本美国学来的。由于日本的文化中对债务的强调和美国不同,日本企业在短期中当中考虑的是如何把债务还清,所以日本经过了相当长的企业靠自身的力量还清债务的过程。

而在美国呢?美国的文化是,美国企业拿到了宽信贷后考虑的是怎么创新,怎么创造更大的财富,而不是还债。在不同的国家,同样拿到了一个短期信贷可能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文化的不同。中国是什么样的问题,我不敢定论,留下来由研究社会科学的人下定论。

在中国这样的文化的土壤中,根据中国地区的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效应。在一个老是搓麻将的地区,靠短期信贷能有什么结果?有可能是债务越滚越多,杠杆越拉越大。所以我想,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各种各样的机构精准性地提供贷款。这强调了对企业的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调研。细节决定成败,文化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文化不同,宽信贷和宽货币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对于金融监管部门来说,我们讲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的强调了精准监管、量体裁衣,强调个性化。这也是跟我刚刚讲的主题一样的,由于文化的不同,监管更强调精准定位。只有精准定位了,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成本,至少减少企业对合规的部门的人事的控制。

对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强调的还是对文化的理解和细节上的关注;在监管上还要强调通过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手段精准监管。我从上海来就强调上海金融开放和改革,金融开放需要更精准的监管。怎么样做到开放?对外开放强调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应对监管的成本,这就要求监管部门更精准的监管来给企业创造更好的环境,而在更精准的监管在于对企业和地区文化的理解,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