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鄂志寰:“跨境理财通”的政策内涵及香港财富管理业的发展方向

时间:2021年06月02日 作者: 
"跨境理财通"一直是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关注焦点,前段时间官方释出跨境理财通的实施细则消息更是引发多方关注与热烈讨论。基于此,IMI学术委员、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撰文,详细介绍跨境理财通的政策内涵以及香港财富管理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点方向。她认为,"跨境理财通"将为香港带来更多的内地客源和业务,由此扩大香港财富管理市场的腹地和辐射范围,吸引更多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在香港投放新的资源,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

以下为文章全文:
近日,广州、深圳两地人民银行、银监局、证监局等六家机构就《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拟于5月21日截止后择日正式发布并生效。"跨境理财通"一直是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关注焦点,此前,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与香港金管局、香港证监会、澳门金管局签署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谅解备忘录,明确相关机构对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进行监管及相互配合的职责范围。此次细则明确界定了"跨境理财通"产品买卖双方、标的、数额和渠道等事宜,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港澳两地金融管理部门将正式颁布涉及境外部分的实施安排,标志着"跨境理财通"万事俱备,理财通东风将为大湾区的财富管理行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1

"跨境理财通"是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涵

2019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进行跨境投资的空间,稳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同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公布在大湾区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次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居民通过港澳银行购买港澳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以及港澳居民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购买内地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当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港澳金管局发布公告,决定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  
从本次发布的《细则》主体内容看,"跨境理财通"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内港澳和内地投资者提供闭环式资金渠道,使其可以通过区内银行体系跨境投资对方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或理财产品。  
概括而言,"跨境理财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内涵:
1."跨境理财通" 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新举措,通过对大湾区理财业务的双向管理,进一步推动港澳与内地金融合作,为区域内居民跨境理财提供更为便捷的渠道。"跨境理财通"分为"北向通"和"南向通",两个方向的规定求同存异,略有差别,具体细节将由区域内金融监管部门予以明确。
2.《细则》再次重申资金管理的相关安排,包括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资金兑换在离岸市场完成,通过CIPS办理资金跨境汇划等。  
3.对"北向通"和"南向通"跨境资金流动实行总额度和单个投资者额度管理,"北向通"和"南向通"总额度上限为1,500亿元人民币,个人额度为100万元人民币。人民银行将根据情况对总额度和单个投资者投资额度进行调整。  
4."北向通"由港澳投资者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代销银行开立个人投资账户,通过闭环式资金渠道汇入资金购买内地代销银行销售的投资产品;港澳投资者业务资格由港澳合作银行进行核实。《细则》对于内地代销银行和内地合作银行提出具体要求,包括在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注册法人银行或设立分支机构;具备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经验;拥有开展相关业务的内控制度、操作规程、账户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管理专业人员 、业务处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资源条件和建立投资者权益保护及投诉纠纷解决相关机制;具有资金跨境流动额度控制和确保资金闭环汇划的技术条件,保证"北向通"投资产品符合金融管理部门相关要求。  
5."南向通"由粤港澳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的投资者在港澳银行开立个人投资账户,通过闭环式资金渠道汇出资金购买港澳银行销售的投资产品。" 南向通"业务可购买的投资产品将由港澳金融管理部门颁布具体规定。参与"南向通"业务的内地投资者资格限定条件包括:区域内户籍或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以及两年以上投资经验,最近3个月家庭金融净资产月末余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等。

2

"跨境理财通"推动大湾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跨境理财通"将为大湾区内财富管理行业赋予新的发展动能,推动区域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大湾区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以及内地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建设区域之一,地理上覆盖广东省9个城市及香港和澳门,共11个城市,总人口超过7,000万。广东省一直是内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经济总量于2020年超越了韩国。近年来,粤港澳三地经济金融交流由初期的民生领域转向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为区域内的金融业发展带来了大量商机。  
首先,大湾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经济总量推动财富快速累积。
区内9个内地城市经济体量大、增长快。按广东省及香港官方公布数据,深圳市和广州市的经济总量分别于2017年和2020年首次超越香港,2014年至2019年间,内地9个湾区城市的人均GDP年复合增长率为6.1%,其中广州、深圳两市人均GDP超过了两万美元,迈入高收入地区行列。2020年,这9个城市GDP保持了1.1%-3.1%的正增长,具有较强的韧性。  
2019年大湾区内地9市的储蓄总额约为5,670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内地居民储蓄率高达45%,远超香港居民的25%。高储蓄率加上庞大的经济总量推动财富快速累积,区内金融业发展领先全国主要区域。  
大湾区内地城市高净值人群数目庞大。《2020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中国拥有600万元人民币、1,000万元人民币及1亿元人民币资产的家庭分别为500万户、202万户及13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4%、2.0%和2.4%, 总资产分别为146万亿、94万亿及89万元亿人民币。其中广东省的富裕家庭数在上述三项指标中均列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地区,分别为69.2万户、29.1万户及1.69万户。庞大的富裕人群为区内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业务需求。  
其次,大湾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理财和保险等业务的平衡发展。
大湾区内地城市居民对于购买香港金融产品兴趣浓厚。贝恩2020年11月进行的市场调查显示,82%的内地受访个人和中小企没有购买跨境理财产品,83%内地受访客户没有跨境保险。其中,个人客户的跨境金融产品的渗透率约为20%。在尚未购买跨境金融产品的客户中,分别有75%及67%的个人表示未来3年会购买香港理财及保险产品;而会购买香港理财及保险的中小企则分别为45%及38%。
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保险渗透率约为6%,,明显低于香港的18%,以及发达国家10%的平均水平。贝恩预测若渗透率提升至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每年额外新增保费收入高达500亿美元。  
第三,"跨境理财通"将推动大湾区金融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跨境理财通"开通将使潜在的业务机遇逐渐转变为现实,为内地居民投资香港理财产品扫清政策障碍,显著增加香港理财客户数目及资产管理规模。业界普遍预期,"跨境理财通"试点推出后,将进一步丰富现有投资渠道,方便三地居民进行跨境理财产品投资,平衡现有资产摆布。
对香港市场而言,理财通意味着香港银行的潜在客群规模由700万人大幅增加至7,000万人。若市场可以提供足够多的具吸引力的理财产品,该投资配额仍有提升空间。  
随着国家大湾区战略的推进落实,将吸引更多内地高净值人士在大湾区内投资、生活,同时区内也能够创造出更多财富,推动区内高净值人士总数目进一步增加。2019年6月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201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超过50%的受访高净值人群已经开始准备或正在进行财富传承的相关安排,数字为十年来最高。同时,受访者中只依赖单一资产进行投资的比例下降,分散投资风险成为共识。

3

"跨境理财通"将重塑香港财富管理业的发展形态

"跨境理财通"将为香港带来更多的内地客源和业务,由此扩大香港财富管理市场的腹地和辐射范围,吸引更多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在香港投放新的资源,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香港财富管理管理业表现出如下特征:
1、香港财富管理业竞争力及规模跻身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前列。  
根据德勤2018年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研究报告,香港财富管理综合竞争力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瑞士及新加坡,香港的优势在于简单低税制、监管透明高效、资本市场具广度及深度、金融体系稳健、货币稳定可控、金融人才来源多元等方面。香港的不足则包括服务提供者的效率、服务的品质、城市的吸引力等。  
香港财富管理规模位居世界第四,低于瑞士、英国及美国,香港受惠于内地财富的快速累积以及高净值人士投资海外的需求增加,所管理资产规模在全球主要财富管理中心之中增长最快。香港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2019年期间,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规模年复合增长达16.3%,即使在受到地缘政治、社会事件等多项不利因素影响的2019年仍然录得同比20.1%的强劲增长。  
2、香港财富来源地及投资种类多元化,内地成为香港财富管理的最主要来源地及投资目的地之一。  
香港证监会统计资料显示,2015-2019年期间,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中有62%到69%的资产来自非香港投资者,以资产及财富规模排名,前5大来源地分别为中国香港、北美、亚太区(不含中国)、中国内地和欧洲,占比分别为36%、22%、14%、10%和 10%。而在香港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内地增长速度最快,已成为重要及最具潜力的市场。这一点在私人财富领域表现尤为明显。根据KPMG调查报告,香港私人财富市场管理的内地财富占比由2019年的35%提升至2020年的40%,受调查机构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可能进一步提升至54%。
香港财富管理投资多元,投资产品丰富、种类齐全,涵盖上市股票、债券、公私募基金、现金与存款、管理账户、其它另类投资等领域。投资目的地包括了美洲、欧洲(含英国)、亚太地区、中国内地、日本、中国香港等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市场。按香港证监会统计资料,香港财富管理市场2019年增长最快的投资产品为管理账户、股票和公募基金,分别达70%、32%和24%;投资目的地增长最快地区前两位为中国内地和欧洲(含英国),分别为70%和26%。  
3、新冠疫情逐步改变客户的行为及需求模式,加快推动财富管理行业转型。  
新冠疫情在对全球经济产生宏观影响的同时,在微观层面,对于客户财富管理意识、需求及投资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提高了投资者对于财富保值及传承、储蓄等方面的意愿。面对疫情仍未完全受控、中美经贸关系面临脱钩困扰、主要货币收益率持续走低等诸多不确定性,客户投资、资产配置及保值等需求有所增加,更希望征询财富管理顾问的专业意见。客户投资策略亦趋于保守及谨慎,从过去的重投资回报转向关注风险管理。
疫情加快香港财富管理行业向数字化、简单化、精准化方向发展。疫情期间宅经济兴起,客户对于非接触式的数字化服务的熟悉程度和需求量大幅提升,线上化迁移速度加快,大大促进了业界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同时,产品在设计和流程上亦趋向简单化,减少客户操作步骤,透明化服务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处理中后台业务。此外,产品趋向精准化及场景化,产品定制化程度提高,更加充分考虑客户的职业、年龄、健康、增值、养老等不同属性和需求,争取嵌入到客户的日常生活场景或生态圈之中,以隐形化、无处不在的产品与服务,优化客户旅程、提升客户体验。
4、"跨境理财通"将重塑香港财富管理的业务形态。  
"跨境理财通"对香港财富管理市场的潜在影响首先表现为大湾区内地城市财富迅速累积扩大了香港财富管理市场的客户来源,而两地金融市场进一步融合也为香港财富管理市场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香港财富管理业面向大湾区,提供无缝衔接的跨境金融服务。香港中资、外资及本地金融机构均视大湾区为未来的粮仓,加快区内业务部署。根据KPMG的2019年调研报告,有64%受调查机构已经或计划短期内制定大湾区业务发展计划或进入实施阶段。各类型机构在服务大湾区客户方面拥有不同优势,例如中资机构在内地服务网络、客户熟悉程度等方面具明显优势,而外资机构则在产品与服务、全球资产摆布等方面占据优势。因此,香港财富管理机构优先发展差异化跨境服务,利用自身在品牌、产品、服务网络等方面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大湾区内地客户购买香港的理财产品;聚焦大湾区内地城市庞大的有资产配置需要的高净值客群,如企业主要股东家族、高管等客群,与内地及海外机构共同建立有效的合作沟通机制,将客户转介至香港,以香港为基地,建立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家族信托、家族办公室服务体系。

4

香港财富管理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点方向

大湾区发展规划把香港定位为金融及资产管理中心,香港财富管理机构将大湾区内高净值人士市场视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蓝海和拓展内地私人财富管理市场的切入点。香港财富管理行业需要尽快提升全产品、全地域的一站式金融服务能力,满足高净值客群的全方位需求,实现香港财富管理业务跨越式发展。
香港财富管理业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抢抓"跨境理财通"业务新机遇。
第一,深入分析内地高净值客群需求特征,全方位服务各类客户。
面对内地规模大、增长迅速的高净值客群,内地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迅猛、竞争异常激烈。香港同业必须充分发挥本港金融市场在广度与深度方面的优势,全方位服务客户,才能应对竞争。
香港私人银行业务模式以商业银行旗下的私行和投资银行旗下的私行为主,除少数大型国际化机构以外,多数私人银行尚未构建完善的、一站式的金融服务能力。因此,各机构应结合自身业务专长,加强外部合作,进一步弥补自身在产品、服务、资源等方面不足。商业银行旗下的私行可通过合作,完善投行类产品、证券类产品,以及相关增值服务,为私行客户参与私人配售产品业务;同时,投资银行的私行亦可通过合作,提供融资、按揭、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
第二,加强IT投入,提升财富管理服务的移动化、智能化、场景化及定制化水平。  
目前,香港财富管理机构尚难以满足内地客户对于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的较高期望,应加强IT资源投入,从移动化、智能化、场景化及定制化四个角度全面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加快理财、保险等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改造,以移动化、场景化、生态化的服务,抢占大众客户市场。此次疫情引致的客户行为改变可能长期持续,尤其是数字化金融服务需求具有刚性,并将成为业界竞争高地。  
积极提供线上沟通渠道,方便客户按自身情况选择线上查阅及与客户经理线上沟通。沟通渠道可考虑扩展至微信、whatsApp等平台,提供投资研究结果或报告沟通、投资组合报告沟通、反洗钱交易报告、市场事件主动预警等。中后台引入创新科技成果,加强品牌宣传,降低运营风险。可利用深度学习技术针对债劵、基金准备尽职审查资料及进行适宜性分析,满足监管要求,减少人力资源投入。  
第三,积极推动财富管理跨境生态圈建设。
以电子支付为切入点,拓展交通、餐饮、零售等生态圈,以隐形化的服务渗透客户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通过系统优化财富管理特别是私人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专属产品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应用创新科技成果建立客户360度画像,深入分析及预测客户实际需要,据此自动提供有针对性的相关资料予客户。  
总之,香港财富管理行业应抢抓政策红利,抢占发展先机,持续优化自身业务流程,扩大市场份额,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