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黄金老:金融科技应为解决问题而来

时间:2017年06月14日 作者: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要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普惠金融,都需要靠先进的金融科技。”黄金老发表主题演讲时如是说。

黄金老指出,金融科技,不是噱头,而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来,可以解决安全、风险、成本、机构间可信、服务效率、普惠金融的一系列基础问题,将重构金融生态。他还表示,互联网金融最大特点就是客户数量更多,分布地域更加广泛,客户的风险更高,这需要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来解决。比如,生物特征识别将延伸金融服务空间,人工智能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大数据风控提升资产安全,区块链驱动金融互联网自动化、可信、扁平化,金融云降低成本,等等。

对于中美两国金融科技发展动态,黄金老谈到,从美国来看,2016年最热门的金融科技背后是区块链、人工智能、传感器融合、大数据分析这四项核心技术。在未来,这些技术将在交易数据、账户数据、行为数据、身份特征数据这四种数据的支撑下得到进一步升级,全面提升客户的用户体验。

譬如,美国一家基于手机行为数据发放小额贷款的公司Branch,会通过手机收集登录应用的频率、手机充电的频率、在优惠时间打电话次数、一天步行距离、短信长度、通话时长和如何进入联系人列表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评估用户的信用等级。就连在非洲的肯尼亚,都能够迅速批准被发放贷款。Branch向用户提供的贷款均值为30美元,可以让出租车司机支付加油费,或者让水果零售商备货。根据借款人的信誉评级,Branch对每笔通常期限为3周至6个月的贷款收取6%至12%的利息。

而从中国国内的情况来看,黄金老觉得金融科技已经发生变化,最早主要是为了降低中小金融机构的IT成本。而今金融科技发展更多的是通过输出风控能力、支付能力、金融服务核心竞争力,这也成为当下金融公司努力的一大方向。

在大数据风控方面,两三年前风控质量低下,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可能定了几千条规则,来判断支付是不是欺诈。近年来,大家已经不再往这个方向发展,而是单一规则,通过一些结构化评分、行为数据来判断风险。比如,苏宁金融在反欺诈风控上,从事前的风险监测到事中的风险决策,再到事后的案件分析,开发了一整套流程,可对每秒3000笔交易进行快速风判,每笔交易100ms内完成风判和处置决策。

生物特征识别上,则从早期要输入用户名密码,到后来通过U盾、短信验证码,到今天通过指纹、虹膜,技术不断进步。以苏宁金融为例,在生物特征识别上与国内一些主要金融机构一样,从电子用户的开户到登录,从无卡取现到大额转账,都有新的收获。早期办个账户可能要花二十分钟,现在只需五分钟就可以完成电子账户的开户。目前,苏宁金融已经攻破了技术难关,实现了六位数字的简密,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从活体检测到防指纹的欺诈技术,生物特征识别应用非常普遍,已经成为一个大众化技术了。”黄金老表示,国内智能投顾还刚刚开始,基本上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

黄金老进一步分析称,中美在金融科技领域存在共性,但更多的具有明显差异:两国都在发力大数据风控,不过应用上不太一样。美国大数据风控应用主要在小额贷款,单笔金额可能在数百美元。而中国现在是从一千到二十万人民币,正在向更大的方向发展。

第二,在生物特征识别和反欺诈上中国做得比较好,尽管技术在美国诞生,但却在中国应用最为广泛和深刻。在黄金老看来,这与中国的基础有关,因为中国的电信诈骗差不多世界之最,每年都是几百亿元诈骗,所以行业大量精力都用在生物特征识别上。但是,美国不太需要,因为整个社会的账户信息做得比较完整。

第三,美国大量的金融科技应用在汇款和兑换领域。从我国来讲,汇款成本非常低,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手机银行汇款都是免费的,致使这一领域基本上不存在创新公司。

第四,在智能投顾方面,美国做得比较好,甚至一些大型公司都参与到这个行业,而我国现在才刚刚开始。

第五,中美都在推进大量创新性公司做金融科技,不同的是在美国是大型金融机构广泛涉足金融科技领域,因为他们可以投资实业,比如像高盛,它收购了很多小的金融科技公司,摩根大通也是如此。目前,我国金融科技是以中小创新型企业为主的格局。

中国金融科技已经和世界处于基本同步水平,但不能沾沾自喜,不能自以为能引领世界潮流。”黄金老总结道,中国需在金融科技应用领域做得更加成功些,对于原生技术还需进一步学习与探索。

【原文链接】黄金老:金融科技应为解决问题而来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