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张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新型融资机制

时间:2018年07月26日 作者: 

IMI学术委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张斌

今天谈到许多杠杆率的问题,杠杆率之所以这么受关注,不是这个概念多好,主要是因为它好算。杠杆率多高算是好呢?是不是杠杆率高了就不好,低了就好?不一定。杠杆率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很好的评判标准。如果关心金融风险,与其看杠杆率,不如多看看分部门的偿付能力。杠杆率哪怕很低,偿付能力差,最后照样出问题。

看分部门的债务偿付能力,居民、政府认账的部分、民营企业,包括国企在内的周期性行业等没有太大问题。现在问题最突出的是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中央政府不让地方政府认这块账,但是很多做平台公司又跟地方政府是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他们的规模非常大。刚才说新增就是20多万亿,我们算了算,存量40万亿只多不少。40万亿债务里面有相当部分面临偿付能力问题。

这40万亿主要是地方平台借的,钱主要用来做基建。有两个背景大家要了解:

第一个背景,最近这些年做基建跟十几年前做基建不是一个东西,十几年前做基建铁公机很多。这些年做基建做什么呢?重点在的城市基础公共设施。我们现在修公园、旅游景点一年花的钱比修高铁还要多。大家知道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收不到什么钱的,你要修高铁好歹能收点钱,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背景,我们知道经济增长越快,其实也是个很残酷的过程,淘汰的也越快。这个淘汰不光是劳动力的淘汰,不光是企业的淘汰,不光是行业的淘汰,也包括城市的淘汰。我们过去5-10年里面,中国城市的变化也是非常剧烈的。大城市更大人口流入更多,也有大面积的中小城镇人口都在流失,甚至有些城市就没了。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些地方干的基建有什么结果。

城市转型不成功,人口在流失,在城市竞争当中失败掉的企业,不必过于苛求他们,这个东西也苛求不了,因为你如果说是对他们要求太严厉的话,不光是地方政府平台的问题,是一方的平安问题。对于一些转型不太成功的城市,最多债务存量不要再增长就不错了,没有必要再去进一步的把绳子勒的更紧。

与此同时,我们还有很多城市的发展很快,人口的大量流入,产业的不断进步,越是这些地方做基建积极性反而不高?这里面原因很多。举个例子,有些发达城市基建做多了以后,特别是交通方面,跟其他地方连通更好了,他觉得有损地方利益,这样的例子也很多,特别在南方城市。

基建该做还是要做,不能因为去杠杆和加强地方政府财政纪律就不做。一些大城市的地方债看长久没有问题,但是你不排除它短期流动性有问题。比较而言,一线城市平台公司的流动性资产在总资产盘子里面比重更低,这可能说明了资金效率比较高,但是市场如果收的太紧,它可能也会因为流动性不足面临短期的支付能力问题。

中国的基建有15万亿,到了今天为止中国没有一个特别正规的,给这些基建融资的机制设计。只有中国政府拿比市场上还贵的钱来做基建,中国是拿很贵很贵的钱做基建,这不光是基建本身的问题,是我们融资体系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该做的很多的这些融资机制没有做。

好,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