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张斌:成长不是个匀速过程

时间:2015年09月21日 作者: 
成长从来都不是一个匀速前进过程。有些时间慢,慢的时间在孕育。有些时间快,快的时间在突破。中国经济增长在经历2001-2007年的快速突破之后,2008年以来一直处于慢下来的孕育阶段。
孕育是个艰难过程。要颠覆很多以前根深蒂固的观念,才能让符合未来发展潮流的观念渐入人心。要修改大量的政策规则,才能让埋在地下的新行业发芽成长。要淘汰大量的企业和产能,才能把人力和物力重新转移到下个阶段新的行业主力军。这个孕育过程正在中国发生。
观念随着收入水平上升在改变。过去的观念当中,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被放在最突出位置,GDP是统领,其他都在次要位置。这对于担心物质匮乏的一代人是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选择。未来的潮流不是这样,对于幼时衣食无忧的年轻一代,收入增长和稳定的重要性未必能排在个人权利保障、社会公正、公平竞争、政府廉洁、空气清新、言论自由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前面。观念改变虽慢但正在局部发生,有些观念之争已经反转,比如反腐和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广受好评,有些观念之争正处于对抗加剧阶段。
政策在适应性调整。过去一个大获成功的政策是通过搞项目发展经济。以开发区、铁路、公路、机场、电厂为代表的各种项目,带来了GDP、税收、企业经营和居民生活更大的便利和地方面貌的极大改善。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资源都往这各种建设项目集中。但是随着项目数量越来越多,项目回报在快速递减,有些项目无论从商业还是社会角度评价都得不偿失。政府已经从前些年的过度刺激经济方案中得到了深刻教训,近年来政府即便在经济下行时期也不愿提及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取而代之的是更小规模的新型基础设施方案。
企业层面调整更剧烈。观念和政策调整粘性大,企业层面调整不然。企业亏损面在扩大、银行不良资产上升。这些减法让很多观察者认为中国经济正在丧失前进动力。事实可能并非如此。这不是丧失动力,而是更换动力。如果不在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制造业、房地产、钢铁和其他行业中的低效率部门做减法,中国经济不可能升级到更高端的产业。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既做低端又做高端。一些代表新生命力的企业已经露出头角。除了风口浪尖上的互联网,还有在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通过更加细密分工下催生出来的新企业。不仅是制造业,还有为数不少的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
孕育期不是个轻松的过程。从就业、物价、和居民消费多方面的数据看,居民部门生活福利还在改善过程当中。政府部门除了致力于清廉,有些会感到手足无措,有些已经在尝试新的改革措施。企业界被逼的最惨,是生死考验,也是凤凰涅磐。
近期股市、汇市多动荡,一些关心中国经济的国内外人士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忧虑升级。主导短期股市汇市价格的是市场情绪,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面。没有当前的孕育期和困难催生的合理变革,不会有未来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基于短期市场情绪得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大判断,只能是误判。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