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裴长洪: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应对:G20杭州峰会

时间:2016年10月14日 作者:裴长洪 

导读:

一、“中国宣示”——本次G20峰会的背景 (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5%。这是本次G20峰会举办的第一个重要的背景。 2015年,中国
阅读全文
一、“中国宣示”——本次G20峰会的背景 (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5%。这是本次G20峰会举办的第一个重要的背景。 2015年,中国经济中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66%,服务业比重超过55%,投资比重下降,但社会投资和技术设备投资仍然增长较快,支撑了全年6.9%的增长。这是在10万亿美元基数上的增长,2015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上,仍然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经济未来依然具有非常强劲的增长动力。2016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2016年全年的增长可以保持在6.6-6.7%左右。在2016年至2020年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间,中国经济的平均年增长率将在6.5%以上。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7%。2016年上半年新增就业人数达到717万人,6月末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5.0%,比一季度末回落0.12个百分点。 同时,目前中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一定的经济下行压力。为此,我们采取了多方位的“供给侧改革”。习近平主席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可以总结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与之相适应的,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五大政策:产业政策:去产能(钢铁、煤炭等)、去库存(房地产);宏观政策:降成本(财政税收政策)、去杠杆(货币政策,降低企业债务);微观政策:国有企业改革、PPP模式;社会政策:补短板(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改革政策:价格改革和扩大开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五大政策已经不同程度的开始发挥作用。 (二)世界经济复苏依然乏力 次贷危机之后,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调整。美国经济虽然已经出现复苏迹象,但复苏迹象并不稳定;欧洲、日本经济增长依然乏力。世界经济在整体上依然复苏乏力,是本次G20峰会举办的另一个大的背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6年7月19日调整世界经济预期,将2016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预期下调至3.1%。IMF认为受英国决定脱离欧盟影响,世界经济“不透明感增强”。较4月的预期下调了0.1个百分点。IMF同时警告称,根据英国脱欧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世界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减缓至2.8%。 2016年,美国第一季度增长率为1.6%,第二季度GDP年化季度环比增长初值为1.2%,低于预期的增长2.6%。欧元区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为1.7%,第二季度降为1.6%;日本经济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7%,第二季度降为0.2%。20个最大新兴市场经济体近年为全球增长作出近3/4的贡献,2000-2015年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5.5%,人均GDP从2000年约为美国的16%跃升为28%。但在未来10年,国际机构预测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将放慢,低于5.5%。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各国央行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些甚至开始实施负利率政策。持续宽送的货币政策所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全球范围内的债务持续增加。IMF估计,2015年全球发达经济体债务率(政府总债务与GDP之比)从2014年104.6%升至2015年104.8%,2016将继续高位。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总债务水平从2014年的41.0%上升到2015年的45.1%,2016年升至46.2%。 同时,全球FDI已经连续四年出现10%以上降幅,尽管2015年FDI有38%上升,但预计今年FDI将再次出现10%到15%回落。2015年,全球资本流动规模1.7万亿美元,仍低于2007年。其中流入美国38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倍;流入发达国家93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0%。净流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达7350亿美元。全球资本流动的拐点性变化,带来了全球汇率、利率、价格的剧烈波动。 二、“中国看法”——本次G20峰会的议题 在上述背景下,各国政府开始呼吁支持增长和稳定市场。2016年4月14-15日在华盛顿、7月23-24日在中国成都两次召开了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通过了会议公报。2016年6月6-7日在北京举行了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2016年7月15日在中国上海召开了20国集团贸易部长会议,发表了会议声明。 这些都为20国集团9月4-6日举行的杭州峰会做了必要的工作准备。 2016年7月10日贸易部长会议批准了三大文件:《G20贸易投资工作组工作职责》、《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会议明确提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决定将不采取新的保护主义的措施延长至2018年,G20成员还承诺,2016年年底前全部批准《贸易便利化协定》。 本次G20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本次会议的主题。会议提出四大议题:1、创新增长方式;2、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3、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4、包容和联动式发展。 在本次峰会上,第一次把贸易和投资议题作为主要方面单独列出讨论;第一次在G20框架下设立了贸易和投资工作组机制;第一次确认将G20的贸易部长会议常规化和机制化;第一次从多个领域深入探讨和推动G20的贸易和投资治理问题。这四个“第一次”是本次G20峰会的新的贡献。 三、“中国方案”——世界经济的前进方向 在本次G20峰会上,中国提出了关于世界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中国方案”。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创新型世界经济:寻找新的增长动力;第二、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发展贸易投资自由化;第三、联动型世界经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第四、包容型世界经济:互利共盈、共同发展的目标。 展望未来,本次峰会之后,G20的转型也许将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从应急性机制向常设性经济治理机制的转变;二是从协调全球经济事务的平台向更为综合的全球治理平台转变。它面临的挑战是:协调效率、落实能力和领导力。杭州峰会将使全球经济治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分享到:
0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