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3月31日,IMI学术委员、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应邀参加“浙大ZIBS上海论坛暨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1春季论坛”,并以“走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金融方面的论述非常丰富,理论指导性极强,实践意义重大,需要我们进一步学思践悟。我国金融领域一直以来存在“两个失调、两个薄弱”问题。未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贯彻“四个坚持”,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破解现实难题。阅读全文
3月31日,IMI学术委员、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应邀参加“浙大ZIBS上海论坛暨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1春季论坛”,并以“走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金融方面的论述非常丰富,理论指导性极强,实践意义重大,需要我们进一步学思践悟。我国金融领域一直以来存在“两个失调、两个薄弱”问题。未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贯彻“四个坚持”,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破解现实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根据公开资料,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1年3月底,先后有110次重要讲话谈话、重要指示批示涉及到金融工作,全面论述金融领域各方面重要问题,指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主要论述包含政治保证、目标任务和方式方法三个维度,以及以下五个方面: 1)关于党对金融工作领导;2)关于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3)关于完善金融服务;4)关于深化金融改革;5)关于加强金融开放与合作。其中,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核心要义是要确保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的最本质特征,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政治保证;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核心要义是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金融环境,这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完善金融服务,核心要义是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这是做好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内在要求;深化金融改革,核心要义是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发展的主线,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根本动力;加强金融开放与合作,核心要义是要提高我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和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这是我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必由之路。我认为目前整个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是“两个失调、两个薄弱”,这是金融工作中一直存在的问题。金融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服务短缺的功能失调问题。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截至2020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42.7万亿元,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9.07%。然而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贡献超过50%的税收、60%国内生产总值和70%的新增就业。直接融资比例偏低的结构失调问题。目前我国的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的间接融资。截至2020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4.83万亿元,其中对实体企业发放的贷款余额就占比61.0%。我国直接融资占比偏低,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截至2018年末,我国直接融资比例为24%,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成熟金融市场水平。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力相对薄弱。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自2014年起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与之相对应的,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仍远低于中国在世界经济或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我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整合资源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在国际金融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还有所不足。地方党委对地方金融工作的领导相对薄弱。主要表现为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的权责分配还不够清晰有效,地方性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还不够健全,地方党委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还不够坚强有力等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贯彻“四个坚持”,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破解现实难题。“四个坚持”分别是:1)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2)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3)坚持金融服务国家战略全局。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四个坚持”是未来的总体目标。如何发展“四个坚持”?重点在于:1)推进金融业治理能力现代化。2)构建具有高度适应性的金融体系。3)构建具有高度竞争力的金融体系。4)构建具有高度普惠性的金融体系。1)坚持党对金融工作领导,推进金融业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持续将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业治理效能。具体路径选择:第一,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金融机构必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第二,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发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跨部门监管协调作用,统筹宏观管理和微观监管,更加注重金融行为监管。第三,加强地方党委对辖区内金融工作的领导。科学配置中央与地方监管权责,压实地方金融风险处置责任,健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2)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构建具有高度适应性的金融体系。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具体路径选择:第一,有序发展股权融资。壮大主板市场,丰富产品和层次,完善交易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持续做好科创板发行 注册制试点;完善新三板分层制度,强化不同层次市场联动机制。第二,稳步扩大债券融资。鼓励服务中小企业的债券品种创新;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探索保险资产证券化,进一步盘活金融业存量资产。第三,活跃地方性资本市场。将地方性资本市场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激发地方性股权市场活力。第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市场交易、支付结算、支持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市场制度规则;建立健全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加强投资者保护。3)坚持金融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构建具有高度竞争力的金融体系。要从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出发,维护金融安全,扩大金融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影响力。具体路径选择:第一,提高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经营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开放国际化经营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建立适合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的宏观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制度。第二,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推动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设,优化金融配套服务水平;促进长三角协调发展,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对内辐射力和对外影响力。第三,加强金融国际合作。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网络,输出优质金融服务;要完善国际金融稳定对话协商机制;扩大人民币国际应用场景,提升国际定价的话语权和影响力。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具有高度普惠性的金融体系。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构建金融业新发展格局,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具体路径选择:第一,机构多层次。要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着重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民营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第二,服务广覆盖。要鼓励金融机构向社区、村镇延伸服务;要引导金融资源流向贫困地区;加快产品创新,提升服务质量。第三,产品多样化。要更重视满足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需求;要注重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中的作用,开创金融服务新模式。第四,风险可控制。探索设立市县机构联保基金、省级财政出资的金融救助基金、国家普惠金融救助基金的三级风险缓冲防线;发挥国家存款保险制度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