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首先分享一个小故事:
两个国家的经济学家讨论GDP,一个来自欧洲小国,另一个是亚洲大国。双方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亚洲大国的经济学家认为GDP很好。空气污染严重导致空气清新剂大量发展,预估清新剂产量世界第一阅读全文
首先分享一个小故事:
两个国家的经济学家讨论GDP,一个来自欧洲小国,另一个是亚洲大国。双方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亚洲大国的经济学家认为GDP很好。空气污染严重导致空气清新剂大量发展,预估清新剂产量世界第一;水不够清洁导致净水器大量发展,预估产量世界第一。空气不清洁导致肺癌很多,预估建立几万所治疗肺癌的医院,了不起!GDP不断地成长。欧洲的经济学家哭了:怎么办呢?我们家窗户打开,可以看到鱼,我们不可以搞空气清新剂,水也很好,GDP怎么办?
一、资源错置影响经济品质
回到供给侧改革上,中国有过剩产能、有低附加价值的出口。这些是表面现象,考虑背后深层原因更重要。过剩产能背景下剩的什么产能,高杠杆的杠杆是什么杠杆?将两个一同讨论就存在问题:双重过度杠杆!其原因是超发货币走不进实体经济,反而在金融业进行了很多投机活动。所以金融已经脱离了经济自己发展,实体的经济资源导入了过剩产能。因此,经济活动脱离了生活层面。
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我称之为资源双重的错置。第一,金融资源被配置在相对效率比较差的行业,可能投入了投机活动、非市场化供给,导致过剩产能;第二,资源投入后对生活并没有帮助,进行了很多建设的同时产生了很多污染,随后找另外一群人把这个污染清光,就创造了两个单位的GDP。
GDP是一个衡量的工具、协助我们的衡量的工具,不能代表真实面貌。把衡量工具当成目标追求,就出现了三架马车。只要投资就有GDP数字,高速公路在天上都是GDP,不管出口什么都是GDP,于是量取代了品质,工具取代了目的。如同第二个问题,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是调整金融周期的短期手段,可我们希望用它来解决长期的结构问题就不明智。
这些现状听起来悲观,但我今天相当极度乐观。GDP数字为主,还是生活为主?因此不要仅盯GDP,而是追求快乐的人生和高品质的生活。同样,货币的数量不代表金融的品质,金融的数量不代表经济的品质,而经济的数量不代表生活的品质,于是,数字退位,本质上位,开始追求我们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假如一个人喝酒穿越马路被车撞了,解决方法是到医院去。如果继续喝酒,迟早还是被撞,建再多医院没有用,因为他的行为模式没有改变。如果我们持续用“保”的方式追求数字或许不对。同样,经济上也需要改变发展的模式,强调短期去杠杆,去产能。从三个角度看待问题。
首先,银行面对去杠杆,去产能可以如何运作。很多杠杆是银行出生的,银行放款100块给普通公司,在10%的资本要求下,就可能导致200的过剩产能,价格资源配置就会改变。
其次,对于可能发生的坏帐要提准备,可以要求过剩产能或者一些地方融资平台计提2%~5%的准备。这在会计利润上会下降,但在两方面有益:第一,提升了未来面对短期风险的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另外,价格能够调整。很多人认为全部交给市场是西方式思维。但中国和西方本质不同。西方的国家并没有诸多国企、没有强大的行政力量、其政府也没有获得全部的土地。中国的体质不一样,因此药方也不一样。不能把利率全部压下来,把货币供给全部压上去。现在更需要强调系统平衡。
强调放款后,现在考虑借贷。资源为什么会错置?无风险利率很重要,无风险利率是什么?假如今天认为国家的风险是无风险,北京市政府是无风险吗?中国的无风险利率上有很多的刚性兑付,一旦兑高,其他的民间的所有的利率都是要加上这一数值。
第三,很多人谈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虽然很重要,但现实很困难。今天财务报表真实性如何?管理阶层对股东公平性如何?大股东得到待遇,小股东待遇如何?市场交易纪律如何?资本市场发展来自于资本市场,这是品质的问题。个人认为国有资本应该去持有企业,持有企业不一定经营企业。因此,国有资本指派独立董事,持有、但不去经营企业。国有资本甚至可以考虑指派独立董事投资大型民营企业,此时的资本市场状况将相对更好。
二、提高经济质量——内外并重
对内,我们要什么样的国家和生活?由我们自己决定。我主张对内的时候引进中国特色赤道原则。赤道原则是指什么呢?金融资源应该投入与对自身的社会、环境有帮助的资源。任何生产一旦污染了水、空气,就不应该获得收入。同时,第二个,中国需要自己的ESG,必须需要这样的指数指引公众资金,社保资金在资本市场的投入。投入一个公司治理不好、炒作股票、出来独有的公司?还是投入对社会有价值的公司?这是如何选择的问题。
考虑对外,过去的出口就是积累外汇,很多东亚国家都是如此。所以我们经常把出口当成了目的。但出口是交换的手段,一旦把手段当成目的来追求,自然就产生很多比较低门槛的附加价值出口企业,其普遍特点为:一窝蜂、可替代性很高。譬如今天范冰冰到人大听课,听一个学期。很多人来看明星,于是骑车销售商的就来人大、并开了汽车工厂。可是范冰冰一走,这些都是过剩产能。海外的出口有不确定性,它可能是一时性,也可能是长期性的。所以之所以认为出口一定要贬值,是因为出口品没有真正的竞争力,就得靠货币。德国不靠货币出口,全世界还是购买德国车。所以汇率一定是强大的。
接下来考虑补短板的概念。中国现在很多的金融市场对外投资,是看谁家写的报告?哪里的分析师?投资基金谁在管理?投资固定收益是看谁的?用谁的系统?进入谁的平台?不是在伦敦就是在芝加哥。中国的投资从头到尾依靠靠别人。因此,我们要导入一个买方经济。对外投资的时候要中国占据主动,中国要创造好的公司发行债券,作为对外投资的敞口。这是国外过去的经验值得借鉴。同时,投资者应该培养自己资产管理能力,可以至于日后可以管理外国人的资产。我们经常讨论这个日元是避风港。英国脱欧后日元大涨,为什么?因为日本的腾田太太,林木先生买海外基金,一看到脱欧就马上抛售赎回,交换成日元。这个只是一个资金流向的问题。
谈一点攻守兼备。供给侧改革都是守,讨论一下攻。我试图说服开放人民币进入台湾。因为人民币国际化符合台湾利益,符合亚洲利益,符合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利益。人民币国际化的本质是什么?美元霸权。美国人过去还需要印钞票,现在只需敲打电脑键盘。而中国什么都得不到。因此中国在谈人民币国际化,其本质是和其他的国家合作,是本币交换、本币贸易、本币结算。如果人民币取代成为一个新的美元、欧元、对于国际社会的意义是相对更小。如果考虑本币的互动,将有很好的前途。
最后谈一下强势美元,什么情况下是强势美元呢?强势美元符合国际储备货币的好处,谁要去持有一个准备贬值的货币?美元是交易货币,因此强势,用人民币到市场上避险的成本太高。所以,此时维持一个弱势的人民币不太可能走出去,但走出去不是目的,重点是获得一定的收益。人民币不应当有时候强,有时候弱。金融风暴美国人的量化宽松,给全世界的信号是:美元会贬值,因此拼命借。以前我们害怕人民币回来,希望它在外面。现在害怕钱出去,出去就是炮轰它。对于这个操作,人民币该强该弱是一门艺术,在强与弱的时候重点不一样都会发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