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运行在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后,持续回升向好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这既有疫情前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问题交织的持续影响,也有大疫三年的疤痕效应;既有国内三重压力的不断演进,也有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持续冲击。6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四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但会议公报没有给出具体细节,引发了市场诸多猜测。本文并非要做小作文,细化上述政策措施,而是要研究亚洲金融危机应对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经验,为今天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查看全部...
-
近日,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发表文章。她在文章中指出,数字人民币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要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替代目前盛行的电子货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职能,必须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查看全部...
-
房地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系统重要性行业。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出现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为解决当前房地产存在的供需结构失衡、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本文作者重点分析未来房地产发展空间、探索新发展模式。他首先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提出在房地产健康稳健发展方面,德国和新加坡的经验值得借鉴;在房地产泡沫方面,日本的教训值得借鉴;同时作者认为未来,我国房地产发展仍有增长点,并为此提出以下建议:短期内,政策需积极支持房地产行业企稳,妥善化解已经出现的风险,防止风险传染,避免房地产泡沫破裂;中长期,应积极采取房地产行业发展模式从“以市场化为主”转向“政府兜底+市场化发展”相结合等措施。 查看全部...
-
近日,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创始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基于其博士生导师董辅礽先生2002年的《消灭私有制还是扬弃私有制》的文章发表新观点。他在本文中基于马克思的重要论断得出:扬弃私有财产,以及扬弃成怎样的财产所有制,本身并非目的等新发现,并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现我国已经逐渐从消灭私有制转变为扬弃私有制,并提倡树立对私有制的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知,卸下悬在民营企业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最后,作者讨论了私有制的合理性与历史必要性,并提出扬弃私有制即保存正能量,舍弃负能量的十个选项。 查看全部...
-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党的二十大以来,要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达到新的历史高位。本文指出,金融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金融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构成内容,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和推进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程度和进程制约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速、节奏、程度、质量和成效。 查看全部...
-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全球储备资产规模持续攀升,储备资产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动荡风险持续发酵,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受到青睐。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球央行增持黄金储备228吨,较2013年的历史第二高(171吨)高出34%。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储备资产持有国。2021年年末,我国储备资产规模为3.4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储备资产份额的22.4%。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保持充裕的储备资产规模、形成合理的储备资产结构、打造健康的储备资产积累方式,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实现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系统研究了全球储备资产结构的历史趋势和形成机制,对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兼顾收益与风险的储备资产管理机制有一定指导作用。 查看全部... -
本文为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发表于《第一财经日报》2023年6月13日的文章。作者结合外汇局最近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数据,主要发现以下三个观点:一是过去五年来我国对外证券投资趋于活跃,二是香港地区在我国对外证券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显著提高,三是目前我国对外证券投资资产以股票为主。 查看全部...
-
文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对经典经济理论和西方发展经济学的超越和升华,实现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更好结合。新经济范式下,变化成为经济体系的原叙事,但根本目的都是推动文明进步,提升人类福祉。其一是驱动力之变。其二是轨迹之变。其三是模式之变。其四是规制之变。面对新经济范式,金融需要厘清方向性和路径性,也要解决好基础性和技术性问题;既要有所作为,与实体经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同频跃迁,通过提振全要素生产率穿越周期,真正担当起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也当有所不为,对逐利冲动和过度创新保持克制,坚持以问题导向和求解思维为准绳,以实际需求为展业创新指引,避免因自我循环吹大资产泡沫,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查看全部...
-
近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发表文章。他指出构建离岸金融体系对完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至关重要,并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文章从“统筹发展与安全”、“释放制度创新潜力”、“服务实体经济”三方面探讨,为上海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方向提供参考。 查看全部...
-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经过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截至2022年末,我国已经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由于合作共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外开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外汇管理政策也各有不同。深入分析研究“一带一路”共建及沿线国家的外汇管理制度和政策,有助于更好地服务我国涉外经济主体拓展对外贸易投资活动,推动与相关国家的外汇管理政策合作,为我国经济金融双向开放保驾护航。本文结合202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汇率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Annual Report on Exchange Arrangements and Exchange Restrictions),以下简称《年报》),从汇率制度、支付协定、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以及金融机构管理五个方面,介绍分析“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沿线国家的外汇管理政策。 查看全部...
名家专栏EXPERTS
热门视点HIGHL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