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张超:贸易摩擦的“危”与“机

时间:2018年05月21日 作者: 

一、贸易摩擦对于中国的冲击

中美贸易摩擦形势发展跌宕起伏。总体上看来,此次贸易摩擦对于中国既有“危”更有“机”。提而言。中美贸易摩擦短期对中国冲击较大,影响体现在农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方面。农产品是中国反击美国贸易挑衅的主要手段,但对中美两国而言,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我国进口的农产品大量是作为工业原料,以大豆为例,如果加征关税,美国大豆的进口价格涨幅将达到21%,势必给食品加工业、畜牧加工业以及上下游的衍生产业带来冲击,而对于美国的损伤则集中于农业生产领域。高技术产品方面,短期冲击来自出口关税增加和进口元器件的断供,中兴被美国断供芯片7年就是一个案例。对于中国而言,芯片断供对高技术产品生产、销售造成较大冲击,甚至不能排除有公司因此而倒闭这种极端现象。但美国也非常不好受,美国的芯片设计和生产能力非常强大,几乎垄断了全球绝大部分芯片贸易,而其中40%出口中国,贸易额高达2000亿美元。如果芯片断供持续扩大,给美国芯片行业将带来巨大冲击,也将波及美国高科技领域其他公司,进而冲击美国资本市场。因此,贸易摩擦升级将给中美两国带来巨大损失。

二、贸易摩擦蕴藏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虽然对中国短期的经济冲击较大,但也蕴藏着长期的发展机遇。中国改革开放40年,工业从低水平迈向高水平,原因之一就在于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消化能力,但原创研发能力却严重落后。中美贸易摩擦彻底“惊醒”了中国,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下有哪些短板。一个形象的例子:中国的工业好比是一个“大厨”,手艺很好,我们得意于自己的手艺,但却忽略了“菜”,当我们突然回头发现居然连种菜的土地都没有,原材料也没有,这也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开垦土地种菜,虽然这个周期比较长,但却是必要的“补课”。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工业发展把主要精力投入在应用领域,在基础领域投入较少,欠账较多,这些欠账在风平浪静时看不到,但是一旦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是致命的短板。

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将极大刺激中国对于基础研究的投入,加快“补课”进程,缩短“补课”周期,这对于完善工业体系是极大的利好,也是更大的机遇。《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我国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来看,中高端、核心制造业的独立自主和创新,不仅是中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要求,更是应对、减少全球形势变化对中国经济损失的重要保障。

中国人的创造能力不低,只是被抑制了。这个抑制来自三方面:一是有效投入少;二是重视程度低;三是重视中下游应用,忽视上游基础。如果补齐这三点,中国人的创造能力将能非常快地被激发出来。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也积累了很多问题,贸易摩擦只是把这些矛盾集中暴露出来而已。例如,资源过多地投入基础设施,过多投入房地产行业,这些行业以及上下游产业过度挤占了人力、资金、政策等资源,迫使我们放弃了很多基础技术、设备、材料的研究。而当下不断推进的结构性改革正是要修正发展中的偏差,积攒新的发展动能,夯实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然,这个过程无法避免经济短期阵痛,甚至短期痛楚超出预期。这就像做手术,疼痛避免不了,怕疼而不治病必然导致病情恶化,所以,用短痛换取健康,恐怕是绝大多数人理性的选择。

(韦祎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