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张瑜:特朗普丑闻解读及后续展望

时间:2017年05月29日 作者: 

2017年5月19日下午,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固收团队“特朗普丑闻解读及后续展望”主题电话会议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问题专家刁大明博士解读特朗普“泄密门”前因后果并做前瞻预测,会议由民生宏观固收研究主管张瑜主持。

“泄密门”的前因后果及前瞻预测

“通俄门”事件脉络。“通俄门”始于特朗普当选后的“黑客门”爆料,共和党人亦同意调查,调查内容为俄罗斯是否介入了大选。调查阶段性结果是特朗普及团队承认俄罗斯外部介入存在,但不承认跟自己当选有因果关系。随后,在特朗普就任后20余天时,前国家安全顾问弗林因“通俄”嫌疑被迫辞职,弗林未承认通俄,表示只是与副总统彭斯未有效沟通。这一阶段“通俄”调查内容为,特朗普是否授意或默许了竞选团队成员与俄方联络,联络内容是否包括承诺当选后向俄方提供政治援助如缓和两国关系等,联络最终是否获取了有利于特朗普的俄方黑客介入。总体上,“通俄门”调查的实际证据仍未连通为有效的事实链。

前FBI局长科米被解职则将“通俄门”事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科米被解职前对弗林的调查可谓是“咬住不放”,其目的之一是为洗脱自己在大选前调查希拉里邮件门的动机为助选特朗普的嫌疑。而特朗普则希望科米着重调查就任以来白宫不断出现的泄密问题,找到泄密者。随后,特朗普在司法部副部长建议下,将科米解职。注意到解职本身是合规的,其中由司法部副部长做建议是由于司法部长也涉嫌通俄而需回避调查相关事务,因此司法部方面在“通俄”调查中由副部长主导。对于特朗普来说,因特朗普能够与FBI新局长在调查中有更良好的互动,故解职科米对通俄调查有积极作用;且新局长提名需经长期排队,FBI长期群龙无首的局面对调查的推进形成“软约束”。但是,这一阶段却因科米“备忘录”事件而发生重大转折。

科米称备忘录记录了特朗普曾在一次与他的会面中要求其终止对弗林的调查。这使外界自然联想到科米被解职的原因不是其在邮件门上的失误(解职原因的官方版本),而是其在通俄门调查上的“咬住不放”(注意到,1974年导致尼克松下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尼克松向FBI施压终止对水门事件的调查)。因此科米被解职虽然在复杂化通俄门调查的意义上有利于特朗普,但由备忘录事件而新出现的“妨碍司法”嫌疑,反而提升了特朗普被弹劾的可能性。弹劾特朗普由此不再需要证明其“通俄”,只需证明其“妨碍司法”。

目前事件的最新进展。司法部副部长任命特别检察官调查通俄事件。特朗普对此任命表示反感,但这可能是其自证清白的故意姿态,此特别调查会持续较长时间,比如未来6周内仅会完成调查所需预算的提交程序。

将“通俄门”事件与“水门”事件做比较,此次事件的量级还是难以与“水门”相比,且在当前的政治生态环境下,特朗普具有优势。历史上来看,此类调查时间极为漫长,如水门事件中1973年2月独立调查委员会成立,而1974年8月尼克松方辞职,持续一年半,因此,“弹劾”之说决不会像媒体渲染的“一蹴而就”。从政治生态角度考虑,弹劾可能性也比较低,一方面,科米备忘录是否存在仍属未知;另一方面,即使能证明特朗普有妨碍司法嫌疑,但也会持续很长时间。综合来看,备忘录虽增加了弹劾可能性,但弹劾的总体可能性仍比较低。

回顾一下,美国历史上的三次总统“弹劾”危机,1868年约翰逊总统、1974年尼克松总统和1998年克林顿总统。其中,第1次和第3次进入了弹劾程序而未弹劾成功,第2次(尼克松)未进入弹劾程序,而是尼克松发现自己没有把握获得足够支持以避免被成功弹劾,故选择以主动辞职收场。美国的弹劾程序有两道,首先众议院作为起诉方,如果表决过半同意,则可向参议院起诉;随后参议院作为受理方,表决超过2/3同意则弹劾成功。历史上,1868年约翰逊在参议院以1票之差未弹劾成功;而1998年,克林顿则面临4个弹劾,其中2个在众议院过关,但参议院均仅半数同意而未过关。综合来看,弹劾的政治门槛是比较高的。历史上的三次弹劾危机都发生在总统所在党和国会多数党分属两党的情况下,而现在特朗普虽然与共和党联系较弱且与建制派有分歧,但仍作为共和党人当选总统,同时共和党掌握两院多数席位,故民主党若要达到弹劾要求,则至少还需争取10%的共和党众议员支持和36%的共和党参议员支持——可能性基本为零。

事件可能的未来走势的预测。第一,如果国会也设置调查委员会,则可能是两院共和党人有所松动的信号,但松动原因不一定是对特朗普的支持度出现问题,而也可能是迫于民众方面压力。第二,如果共和党领导层突然出现支持的塌方性逆转(目前还是支持),则特朗普遭弹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其执政稳定度堪忧。第三,如果共和党内的建制派和特朗普赖以生存的反建制力量能有比较好的妥协和平衡,则通俄、妨碍司法等一系列问题至少不会对特朗普政府产生致命性影响。总体上,从政治运作的常态来看,“弹劾”的距离仍比较遥远。

关于“通俄门”事件的个人见解:“通俄门”等事件虽然难以造成致命性影响,但会成为一把“悬剑”,始终成为特朗普执政的束缚,并且这一束缚是两党都需要的从共和党方面来看,实际上自特朗普就任以来一直开展的“通俄”调查主推力量为共和党人,因其需要束缚特朗普的手段。“通俄门”调查作为共和党建制派的“缰绳”以约束特朗普缓和美俄关系的行动(建制派不希望缓和)。从民主党方面来看,其理想目标是把特朗普拉下台,而相对务实的目标则是借以阻挠其执政方针的推行进程;如果至2018中期选举特朗普执政未能达到目标,则届时民主党在国会选举中的斩获会更大;民主党目前在众议院翻盘(人数反超共和党人成为多数党)的可能性,从历史上的实践来看非常大(241-197,只需23席)。若民主党翻盘,则特朗普后两年执政方针实现会更难,或迫使特朗普执政着力点从国内事务转向国际事务。

总体来看,目前局势作为一个总统的开局的确不够理想,所以,在2018年中期选举之前,特朗普将会更多着力国内事务。“通俄调查”会负面影响其政策的推动,比如本周计划的国会通过驻华大使人选就因这一临时事件未能提上日程。税改方面,需要强调的是“税改”是共和党希望推动的,在两院共和党均占多数的情况下做成可能性比较大。从历史上里根和小布什减税的例子(里根两次立法分别用了21天和11个月,小布什两次立法分别用了23天和13周)看,在时间上特朗普“税改”于2018年夏,中期选举前通过完全可行,通过的关键在于其改革的内容;但是,里根和小布什的减税有其他支撑(如税基拓展),而特朗普的减税仍未体现如何“开源”,若受此次事件影响延缓至下半年乃至休会期后(8月后),则特朗普“税改”及时通过的可能性会小很多。同时,在国际议题特朗普会采取相对谨慎务实的态度。目前中美关系开局良好,在国际议题方面的极端做法可能性存在但比较低——即使出现极端做法,目标最可能为中东,因为特朗普安保团队核心成员对中东问题相对熟悉,且特朗普本人对民众有打击伊斯兰国的施政承诺,海外立威平复国内压力的总体可能性小。

所以,特朗普虽然国内受困,但不足以被扳倒;国际上其更可能选择收缩,延续奥巴马时期政策。

【原文链接】【民生宏观固收·专家会议纪要】特朗普丑闻解读及后续展望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