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国际货币评论》2016年第12期总第49期

预览 下载
主要内容 CONTENT

本期内容摘要如下:

「卷首」

王兆星:目前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水平并不高

近一段时间,国内外对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问题进行了很多讨论,对当前不良贷款及水平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判断,甚至存在许多误判和质疑。不良贷款是相对于正常贷款而言的,是将贷款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的产物。贷款风险分类在国际上尚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大体可分为由各国监管部门制定的贷款分类标准和按照会计准则确定的贷款分类标准两种模式。两种模式下,不良贷款的界定存在差异,但也在逐步趋同……

白晓燕、邓明明:不同阶段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将18种货币分为已国际化、未完全国际化和待国际化货币组,分别对应货币国际化的后期、中期和初期,利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FGLS)考察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是否因阶段而异,并借助基于自举法的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Bootstrap Granger Causality Test)探究货币国际化是否反作用于经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惯性始终与国际化程度正相关,其他因素则表现出阶段性特征……

张淑娟、王晓天: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双重非对称性研究——基于STVEC模型的非线性分析

放开相关研究中线性假设,即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同一产业对货币政策具有相同反应的假设,本文建立非线性的STVEC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研究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双重非对称性,并将金融加速器研究拓展到产业层面。首先,我国货币政策对同一产业的影响在不同经济状态下表现非对称性,对各产业的影响中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其次,在相同经济状态下,货币政策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也表现明显的非对称性,主要原因在于不同产业要素密集度和企业类型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

马勇、田拓、阮卓阳、朱军军:金融杠杆、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

本文基于91个国家1983-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和二元面板离散选择模型对金融杠杆、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去杠杆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同时,伴随着去杠杆化进程,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会明显增加;(2)金融杠杆波动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均显著负相关,表明金融杠杆波动程度的加大不仅会危害经济增长,同时还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上述结论对一国的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具有比较确切的政策启示……

周开国、邓月:政府控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国际银行业的证据

本文选取2005-2012年涵盖174个国家3047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对比,并结合金融危机的背景,从全球视角探究政府控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发展中国家政府控股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提升银行的稳定性,但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控股银行的收益波动性和股本波动性反而增加,即风险承担水平增加。相较之下,发达国家政府控股虽然会降低银行的收益波动性和股本波动性,即收益波动风险降低,但会增加银行的破产风险;另外,在金融危机前后,发达国家政府控股对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

罗煜、李焰:微型金融的边界——以中和农信小额信贷为例

本文以中和农信的小额信贷为研究对象,根据对中和农信总部高管和分支机构的访谈、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以及丰富的年报、月报等资料,对中和农信的业务模式和财务数据展开细致的研究,试图回答微型金融的边界问题。微型金融在客户定位、贷款额度、信贷产品、风控方式等方面与传统金融有本质性区别,这构成了微型金融的上边界。微型金融需要在社会使命目标下确定能够实现财务自足的贷款利率,这是它区别于公益慈善的下边界。我们通过Rosenberg模型和成本加成定价法计算出中和农信在维持一个较低的1%利润率目标时应收取的利率与中和农信实际贷款利率20.64%非常接近,说明中和农信基本处于财务自足状态……

彭俞超、方意:结构性货币政策、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稳定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央行新创设了定向降准、再贷款和常备借贷便利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负外部性产业与为之提供针对性信贷的垄断竞争银行部门,本文对两类数量型和两类价格型结构性货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稳定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和数值模拟分析,四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于不同的外生冲击均有效,且主要通过定向影响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而起到信贷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基于改进的政策前沿曲线评判框架,本文发现,非对称地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更能兼顾经济稳定和产业结构升级……

曲双石、谭琦:货币互换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2009年以来,人民币货币互换累计规模达52227亿元,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人民币货币互换对国际化影响的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货币互换规模每增长1亿,国际化指数大约显著增长0.8‰;人民币货币互换对国际化的影响渠道主要是贸易联系和地缘战略联系,对亚太发达经济体、区域枢纽经济体、周边战略经济体的影响程度分别为0.4‰,1‰和1.9%,对战略经济体的影响最大。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均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考虑,货币互换对人民币国际化作用巨大,未来还有广阔空间……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