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国际货币评论》2018年第11期总第70期

预览 下载
主要内容 CONTENT

本期内容摘要如下:

「卷首」

陈雨露:推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

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是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一大亮点,是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为支持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首先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和规范化发展。而建立健全国内统一、国际认同、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是确保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丁志杰、严灏、丁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40年:进程、经验与展望

汇率决定和汇率制度选择是长盛不衰的经济学话题,关于汇率管理更是争论不休。本文基于情景和目标两个维度,客观评价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期达到以史为鉴、用实践检验理论的目的。本文认为改革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目标,人民币汇率完成了从记账核算工具到宏观经济调节工具的转变,正在实现从宏观经济金融管理自变量到因变量的转变;改革在成功解决汇率高估问题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币稳中有升,避免了汇率贬值惯性难题;改革的成功在于坚持市场化取向、采取渐进式、积极管理稳定汇率等。让汇率主要由市场决定,协调好政府与市场作用,实行真正的有管理浮动,是适合我国近中期的汇率制度选择,也是未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宋科、李振、赵琼薇:区域创新、制度环境与银行稳定

区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技术进步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本文选取2004-2016年中国139个城市的235家地方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区域创新能力与地方银行稳定的关系。结果发现:(1)区域创新能力的增加显著增强地方银行稳定,即区域创新能力每提高1个单位,地方银行稳定性增强约10%;(2)在产权制度和契约制度较强地区的地方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区域创新能力增加均会更加显著地增强地方银行稳定;(3)区域创新能力通过提高存款增速、降低收入多元化和非利息收入对地方银行稳定产生影响;(4)基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问题也都分别进行检验,所得结果增强本文结论的稳健性。本文丰富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研究,为区域创新对微观经济主体影响提供重要补充,也为不同制度环境的作用提供微观层面的新证据。……

李向阳: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缺位”与“一带一路”的发展导向

亚洲在中国周边战略中具有特殊意义。“一带一路”地理上首先面对的是亚洲国家或中国的周边。在业已出台的六大经济走廊规划中(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除了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其他五个走廊的辐射对象都是亚洲地区。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几乎同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新时期中国周边战略的“亲诚惠容”理念,这显然并不是一种巧合。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周边战略的重要依托。这就注定其与亚洲地区现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国际范围内,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即“一带一路”是否会取代或颠覆已有的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本文基于对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失衡和“缺位”特征分析,提出具有发展导向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助于填补这种“缺位”,并将成为中国向亚洲乃至世界提供的一项公共产品。……

沈永建、徐巍、蒋德权:信贷管制、隐形契约与贷款利率变相市场化
——现象与解释

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金融抑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是一方面改革尚在渐进式的过程之中,各项管制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另一方面,理解金融抑制对企业信贷的真实影响,也是对市场化改革效果进行准确评判的基础。有鉴于此,本文将视角聚焦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重点研究金融抑制对银企信贷契约的异化。研究发现,在金融抑制的背景下银企之间存在以留存贷款为表现的隐性契约,用以帮助银行在满足管制要求的同时追求利润最大化。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发现隐性契约的发生与否会随着货币政策、企业特征等因素的改变而有所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利率的变相市场化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则发现,这一隐性契约对企业价值产生了负向影响。本文丰富了宏观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的文献,并将之与隐性契约研究文献相联结,加深了对金融抑制背景下银企关系的理解,并可能为金融体制改革提供部分借鉴。……

陈创练、戴明晓:货币政策、杠杆周期与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

考虑到货币政策与杠杆周期和房价之间的内生性关系以及货币政策所呈现出来的非线性特征,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房价和银行信贷的局部均衡模型,并首次设计了时变参数结构式模型实证分析我国1996年一季度至2016年四季度的货币剩余、利率、杠杆周期与房价之间的内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盯住杠杆目标的政策偏好均存在适时调整迹象;但次贷危机以来两种类型货币政策均具有显著盯住房价目标的政策取向。从政策效果看,数量型货币政策在管控房价和杠杆率上更为有效,央行可以进一步强化数量型货币政策执行力度;同时需要发挥价格型货币政策在去杠杆中的作用,因目前利率通过资金成本影响房价的传导渠道并未顺畅,这也进一步制约了其在管控房价上的功效;而且从长期看,价格型货币政策盯住杠杆目标并未保持永久为正。此外,利率在调控两类目标的政策效果上均只有短期效应,缺乏长期持久性,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许多政策不具长期连贯性;另外则是由于缺乏引导民众对诸如房价的合理预期。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王天雨:货币政策对住宅商品房价格影响的区域差异

——来自我国31省级单位的证据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演进与我国宏观经济走向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实践经验亦不难看出,经济增速的快慢与货币政策的宽严对住宅商品房市场价格的波动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然而,由于我国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经济运行特点有别;因此,我国区域住宅商品房市场价格与宏观经济的联动关系以及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效力均呈现出明显差异。根据我国31省际单位相关宏观数据,通过VAR/PVAR模型及统计学方法,研究发现了能够解释各区域住宅商品房价格趋势被持续维持的“正螺旋反馈机制”及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基于此,可将全国各省际单位住宅商品房价格趋势的形成类型划分为货币政策主导型、经济增长主导型、混合主导型与房地产主导型。……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