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国际货币评论》2018年第8期总第67期

预览 下载
主要内容 CONTENT

本期内容摘要如下:

「卷首」

马德伦:红色金融的先驱者

当我开始撰写红色金融系列文章的时候,我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一个问题:“在那样艰苦卓绝的年代,在那样浴血奋战的征程中,在那样经济贫瘠落后的地区,红色金融的创建者是怎样的一些人啊?”……

王国刚:金融脱实向虚的内在机理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

金融脱实向虚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近年来,中国经济运行中发生的是资金的脱实向虚。其直接成因在于,PPI持续负增长引致的实体经济面企业资产利润率降低和波动;深层成因在于,受体制机制制约,经济结构中的短板产业未能得到有效提升补足。进入21世纪以后,在实现温饱型小康的基础上,以“住行学”为主要内容的消费结构升级应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但这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资金的脱实向虚是实体经济面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必然产物,它的解决也有赖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展程度。这包括深化“住行学”领域的投资体制机制改革、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等。……

刘澜飚、郭子睿、王博: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沟通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
——以股票市场为例

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沟通有助于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前瞻性和预防性的功能,抑制系统性风险的积累。本文利用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的数据,运用事件分析法研究了我国的宏观审慎监管沟通对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乐观的宏观审慎监管沟通会对股票市场收益率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悲观的宏观审慎监管沟通的警示作用并不显著,只有房地产行业指数表现出显著的负面反应,中性的宏观审慎监管沟通影响具有异质性。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作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机构,其沟通效果具有各自的特点,但都是通过协调渠道而非信号渠道发挥作用。为增强宏观审慎监管沟通的有效性,我国宏观审慎当局应该明晰沟通的内容,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并做到“言行一致”。……

马勇、王芳:金融开放、经济波动与金融波动

迄今为止,关于金融开放与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缺乏微观基础,而且经验结果也充满了争论。本文通过将金融开放因素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为考察金融开放、经济波动和金融波动之间的内生性关系提供了明确的微观基础。基于模型模拟分析的结果显示:金融波动会随着金融开放度的提高而出现明显上升,而产出波动的上升则非常微弱。基于中国1998-2015年季度数据的经验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模型推断,并且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均是成立的。……

战明华、李欢:金融市场化进程是否改变了中国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渠道的相对效应?

本文利用SVAR模型脉冲偏导分离技术,从利率市场化和影子银行两个维度测算了金融市场化进程对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渠道相对地位的影响。实证结果揭示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些重要特征:第一,以信贷渠道为代表的数量化渠道效应要强于以利率和汇率渠道为代表的价格渠道,并且该结果没有因金融市场化的推进而改变。第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主要强化了利率渠道的作用,但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他渠道尤其是信贷渠道的作用。第三,影子银行的发展,强化了资产价格渠道的效应,而相对弱化了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的效应。研究为在金融与实体经济市场仍存在一定程度摩擦的条件下,央行采用价格与数量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有机结合的必要性与有效性,提供了实证支持。同时研究还表明,要充分发挥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货币政策价格传导机制的作用,既需要加强对各种形式金融创新的监管,还需要实体经济体系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相配合。……

赵茜: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市场化改革与外汇市场风险
——基于外汇市场压力视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本文以外汇市场压力为切入点,考察资本账户开放对外汇市场风险的影响,并就汇率市场化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在影响外汇市场压力方面的交互作用进行探讨。通过构建跨国资产配置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显示:在当前经济平稳发展时期,资本账户开放会通过引发资金净流入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而汇率市场化改革则会削弱资本账户开放的这种影响,甚至可能造成贬值压力。本文结论表明,现阶段推进资本账户有序开放不会引发与货币危机相关的贬值风险,外汇市场主要面临货币升值风险,但汇率市场化改革却可能加剧货币贬值风险,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有效释放外汇市场风险。因此,汇率市场化改革应与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互相协调并择机推进,确保开放型经济的健康发展。……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