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人民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2015年GDP将增长6
时间:2015年05月11日 作者: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亚太地区经济展望》,称亚太地区经济前景依然有利,并仍将引领全球经济增长。报告预计,2015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维持在5.6%,并于2016年小幅降至5.5%。
同时,该报告预计,亚太地区各经济体的表现参差不齐。中国经济正放慢到更可持续的增长速度,预计2015年GDP将增长6.8%,2016年将增长6.3%。日本今年的增长将加快到1.0%,明年将升至1.2%。预计今明两年,印度的增长率将升到7.5%,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但报告也提醒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存在若干下行风险。
首先,中国或日本的经济增长大幅低于预期,将影响该地区其他经济体乃至整个世界,其中东盟国家受到的影响尤甚。
第二,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的汇率持续走强,很可能导致拥有大量美元债务的企业偿债成本上升,以及那些货币对美元弹性有限的经济体出口市场份额下降。
第三,债务的快速积累将使经济增长对全球金融和通胀更加敏感。全球通胀水平下降,如果输入到亚洲,会提高实际债务水平。
IMF驻华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指出,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领者,具有稳健的前景,但同时经济的脆弱性也在积聚,尤其表现为货币政策的不同步和汇率大幅波动带来的挑战。由于允许政策失误的空间减小,因此政策制定者应着眼于提高抗风险能力和潜在增长水平。
同时,Alfred Schipke也对中国第一季度经济态势做出总结: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符合预期,虽然各项生产指标疲弱,但基础设施支出增加且私人消费增长稳定、再平衡政策取得一定进展。
对此,Alfred Schipke建议适当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即以审慎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增长,保证中期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稳定,缓解紧缩倾向,在控制脆弱性的同时避免经济急剧下滑。
据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与IMF驻中国代表处已成功举办多次《世界与区域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IMF区域经济展望系列报告主要讨论各地区国家近期的经济发展和前景。
此次发布的报告提出建议,中国应当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改革;日本应当努力提高劳动力参与率;东盟需要花更多精力解决供给瓶颈。
原文链接:
【人民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2015年GDP将增长6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