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中国经济时报】“入篮”将成人民币国际化新起点
时间:2015年12月14日 作者:
IMF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新的SDR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人民币将成为其第五种货币,权重为10.92%。
加入SDR,标志着人民币迈入国际货币俱乐部。但有专家指出,这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性成果,并不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大功告成。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取得与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道路还很漫长。
迈向真正的国际货币
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鄂志寰称,从IMF的评估过程看,IMF执董会审议的焦点是人民币是否符合“可自由使用”标准,即在国际交易中“广泛使用”及在主要外汇市场上“广泛交易”。事实上,人民币在贸易支付、跨境存款和外汇交易方面有较大优势,在债券市场和储备持有量方面则有一定改善空间。
鄂志寰表示,尽管SDR本身因数量少、比重小,并不是真正国际化的超主权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较有限。但是,人民币加入SDR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驱动力量由中国金融管理当局扩大到国际多边机构,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推动人民币迈向真正的国际货币。
她认为,加入SDR等同IMF正式为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背书,明确人民币具有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四大货币等同的储备货币地位,将扫除全球各央行因为人民币缺乏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而不能持有或具规模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技术障碍,使其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配置和持有人民币资产,因此,加入SDR将触发全球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主动吸纳人民币资产,带动其他商业机构加快人民币资产配置。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仍漫长
来自瑞银的分析认为,人民币加入SDR标志着IMF及其成员国官方对人民币的认可,长期来看政府和私人部门资产管理都可能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不过,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和流动性、人民币汇率预期将影响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决策层会以人民币加入SDR为契机,推进落实国内金融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
鄂志寰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政策制定部门将对近期推出的新开放措施进行落实,更多使用市场化改革措施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加入SDR,需要加快离岸及国内金融市场的建设,提高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满足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需求,提供更多人民币投资工具,推动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坦言,加入SDR标志着人民币正式迈入国际货币俱乐部,但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性成果,并不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大功告成。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取得与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货币环境。
她以日元的国际化进程举例,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出口大国后曾全力推动日元国际化,1980年SDR定值调整中日元是当时的5个篮子货币之一。30多年过去了,日元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仍然维持在3%左右,日元国际化进程几乎停滞。
“如果中国出现经济增长乏力,不能妥善协调与美国的经济政策和利益冲突,或者人民币汇率波动过大,国际投机得不到有效遏制,人民币就难以获得必要的网络效应,很难在国际货币之间的激烈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涂永红说。
在她看来,加入SDR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起点,需要中国在国际货币事务中扮演新的角色,履行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职责,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一方面要增加国际流动性供给,另一方面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治理。
未来对汇率影响温和
加入SDR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价格走势的影响颇受市场关注。12月1日“入篮”首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3973元,较前一交易日小幅下跌11个基点。虽然整体平稳,但有市场人士预计,人民币“入篮”后将进入贬值通道。
央行副行长易纲12月1日表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没有改变,货物贸易还有较大顺差,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持续增长,外汇储备也非常充裕。这些因素决定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
易纲强调,人民币加入SDR之后,基本的汇率制度不会改变。现在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能够保证,汇率双向的弹性会增加,但一定要保持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在人民币加入SDR之后,央行将有更大的空间调整汇率政策,不过人民币不会在短期内大幅贬值。央行可能会在2016年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升值期间(或之后)推动人民币兑美元温和且渐进贬值。预测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小幅贬值5%,预计明年年底汇率为6.8。
【原文链接】“入篮”将成人民币国际化新起点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