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杰:危机之下,政策制定要以人为本
主要内容
CONTENT
1
从美国通胀看“美国优先”的反噬效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和美国都处在一个低通胀期,甚至有些专家说,全球迎来了“无通胀增长”的美好时期。尽管2008年以来美国实行了量化宽松政策,但通胀的表现还是比较平稳的。原因前面有些嘉宾也谈到了,我想再强调一下,主要是三个方面。
2
美国困局凸显了主流经济学的危机
需要特别提到一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凸显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人本主义。前面已经提及,这次危机不是市场出问题,是人出了问题,所以救市先救人。与此相对应,我们提出并实施了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而这一政策实际上就包含了人本主义的精神,以及不偏不倚、中正仁和的哲学理念。如果追根溯源的话,美国和西方国家口口声声说人权,但是他们的主流经济学框架中根本没有考虑到人。大家可能要问了,主流经济学不是有经济人假定吗?但经济人实际上不是人。经济人说白了就是强调理性的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市场无所不能,过分迷信市场机制的纠偏能力。所以,以此为基础的应对措施,就不会十分有效。
3
全球经济困局预示经济增长理念转型
面对新冠疫情冲击造成的经济困局,世界各国都在忙着进行宏观政策调整,但人们对于更为根本的经济增长理念转型却有所忽视。问题恰好在于,如不首先明确增长理念,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便会迷失方向。只有把经济增长理念搞清楚了,我们才能进一步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协调问题。实际上,此次全球经济困局预示着经济增长理念的转型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