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陈雨露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推动经济稳中求进、总体回升、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钱宗鑫,付鹏璐,宋科:股票市场国际联动与金融传染病
为更好地解释2020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与其他主要股票市场间的金融传染问题,本文采用内生状态转移的马尔可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作为统一分析框架,讨论了中国股票市场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股票市场间的金融传染特征,并为研究中国股票市场金融传染渠道提供了典型事实和经验证据。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相较于美国、法国、日本,中国股票市场是金融传染的接受者。中国股票市场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股票市场间存在着随状态大幅改变的同时性市场联动关系。当经济从不确定性较低的状态转移到不确定性高的状态时,同时性的市场联动变得更加剧烈。本文结论与金融传染病理论的预测相符,表明金融传染主要渠道会随经济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杨翱,金昊,赵向琴,陈国进:重大风险冲击的经济波动效应、金融风险效应与财政货币政策调控
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和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等重大风险冲击对经济活动和金融稳定造成了巨大影响。本文从商品需求侧与商品供给侧引入重大风险冲击并将“双金融摩擦”植入新凯恩斯DSGE模型来探究重大风险冲击的经济波动效应与金融风险效应,并分析财政货币政策对重大风险冲击的调控效果。研究发现:第一,在“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下,重大风险冲击通过推高企业贷款违约概率带来金融风险水平的上升与经济衰退。第二,当重大风险冲击对商品需求侧的影响大于对商品供给侧的影响时,经济波动加剧、金融风险水平上升。第三,下调企业所得税通过改善企业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降低金融风险。下调无风险利率虽然能够削弱重大风险冲击对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但也导致金融风险的积累。因此,为应对重大风险冲击,中国应做好对困难企业的财政支持与信贷支持并提高财政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与金融风险的能力。
屠堃泰,赵胜民,蒋双田,张瀚文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与银行广义信贷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是我国在“双支柱”框架下的重要探索和创新,旨在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降低其风险承担。MPA于2016年首次提出,于2017年升级。本文利用2009—2018年中国47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推算银行广义信贷规模,通过设计双重差分模型,探究MPA对银行广义信贷和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MPA的实施显著抑制银行广义信贷的过快扩张,并且显著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第二,MPA对银行广义信贷的影响存在结构差异。面临考核压力的银行倾向于先压缩非狭义类型信贷规模,但对狭义信贷和表外理财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这将推动银行资产配置结构的转变。第三,以上结论在基于资本充足率的分组与基于广义信贷增速的分组中保持一致,表明实施MPA的政策效果是稳健的。
高源,陶士贵:经济制裁对目标国汇率变动的影响
——基于30个经济体的实证研究
俄乌冲突以来,美欧对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制裁,卢布汇率波幅巨大。本文创新性地在国内首次将经济制裁纳入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中,通过构建泰勒规则汇率模型,采用2000-2018年国际经济制裁和30个国家汇率变动匹配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制裁显著加剧了目标国汇率波动,但对汇率水平变动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多边制裁、贸易制裁、联合国和欧盟发起的经济制裁会给目标国汇率波动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经济制裁对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经济全球化程度较低国家的汇率波动产生更大的不利冲击。
杨雨晴,施建淮:国际资本流动、国内信贷与房地产价格——基于中国宏微观层面的实证
本文将国际资本流动引入国内的信贷和房地产价格周期的分析框架,对国际资本流动、房地产价格与信贷投放三者间的作用路径进行了机制分析和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的实证检验。在宏观层面,基于TVP-VAR模型的研究发现:房地产价格与银行信贷之间具有自我强化周期,国际资本流动会放大和强化信贷投放与房地产价格的相互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与国内的信贷和房地产价格周期存在正反馈效应。在微观层面,使用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国际资本流入会对我国上市公司信贷融资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房地产价格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公司是否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会显著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与银行向公司的信贷投放之间的作用关系,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所获信贷对资本流动变化反应更大。
钟红,郝毅 :央行数字货币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
在百年变局背景下的数字化时代,央行数字货币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更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抓手。本文将国家金融安全的内涵扩展为金融体系安全、金融主权安全和金融技术安全三个维度,探讨央行数字货币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加强金融信息安全、减少洗钱及恐怖主义融资等金融犯罪风险、降低私人数字货币对金融主权安全的威胁,有助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另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在发展初期可能面临监管框架不成熟、技术风险冲击、货币主权易受威胁等挑战。数字人民币在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中处于领先的地位。我国应用好先发优势,探索数字人民币监管框架, 推进各国跨境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数字货币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维护我国金融体系、主权和技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