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国际货币评论》2023年8月 总第122期

预览 下载
主要内容 CONTENT

摘要

戴相龙:要研究建立中国式现代化金融体制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金融体制,需要争取在2035年前实现‌‌多项目标。其中,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金融的一项核心内容。首先要正确认识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的需要。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主动挑战美元,更不是要替代美元。其次是要正确评估‌‌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影响力。综合评估,人民币国际化地位不低于日元和英镑,但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有关制度还不完善并受到各种挑战。要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是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安排,二是要把握时机、‌‌择机突破。

占韦威,裴平: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

本文选取1990—2019年58个经济体的季度面板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全球金融周期对激增、中断、外逃和撤回四类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均能产生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还表明,全球金融周期对新兴经济体资本激增和中断的影响要大于发达经济体,而对发达经济体资本外逃和撤回的影响要大于新兴经济体;较高的经济增速可以弱化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流动激增和中断的影响;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可以弱化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较高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强化了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本文所做研究可为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管理和防范外部金融风险冲击提供经验证据与决策参考。

王志刚,陈昕:金融活动界定与我国监管治理改进:功能监管视角分析

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的新业态以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各类金融中介机构跨传统经营范围的展业为主要特征,相关风险日益显现,这对金融监管当局“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带来挑战。一方面,金融活动的概念在金融立法中长期未到明确,直接影响了金融监管范围的界定。另一方面,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模式存在不足,主要体现为监管缺位和监管错位并存。功能金融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能对上述问题提供有益帮助,它既能为金融活动的定义提供更为全面的思路,又能有效修正现有监管模式中监管规则设计滞后的问题,有助于实现市场公平、防止监管套利。本文提出通过强化功能监管,进而完善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模式的路径,主要包括三点:明确界定受监管的金融活动;按照功能和风险水平对金融活动进行分类管理;对同一类型的金融活动设定和执行统一的监管规则

花秋玲,史永东,邹新琦,邱泽鹏:法定数字货币与货币政策效应——基于开放经济体的DSGE模型

基于金融加速器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的DSGE模型,尝试分析当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比例逐渐增大时,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人民币在短期内可以放大产出、消费以及通货膨胀对技术、利率和汇率冲击的反应,长期影响较小;(2)数字人民币发行比例的增加提升了央行的宏观调控力度和监管效率。在技术冲击下,短期内可以降低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需求,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成本下降,经营绩效提升,企业投融资环境得到改善,投资和企业净值增加;(3)数字人民币可以加强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联动机制。随着数字人民币发行比例的增加,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冲击下,短期内汇率和常备借贷便利反应幅度加大;在汇率冲击下,贷款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波动显著,短期联动效应较强。从长期来看,数字人民币的引入较为中性。本文的研究内容不仅证实了我国央行在数字人民币渐进式推进过程中,采用“试点城市”模式的科学性,还为在开放经济体下深入研究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李宁静,闫强明 ,刘冲:“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口价格效应

进口贸易是一国引进技术与资本、繁荣活跃国内市场的关键环节,考察“一带一路”倡议是否有助于降低沿线国家进口价格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拓展Antras等(2017)的进口贸易模型,并利用双重差分方法,结合2009-2018年国家产品层面贸易数据,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降低沿线国家进口价格的因果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进口价格得到了显著的下降,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保持不变。(2)通过扩展进口来源国的竞争效应和提高进口方采购量的需求效应,“一带一路”倡议对降低沿线国家进口价格产生了积极作用。(3)“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进口价格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集约边际,价格降幅在资本技术密集型和垄断程度较强的行业更为明显,且对发展中国家影响也更为显著。文章研究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谢菁,关伟: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支持政策现状、问题及建议

财税金融是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基于政策工具-创新过程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财税金融支持政策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剖析。研究发现:第一,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兼顾三类政策工具和三大创新环节,但侧重于使用环境侧政策工具,且集中于创新过程的前端与中端;第二,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存在针对性不强、支撑力不足、保障度不高等问题。结合发达国家财税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完善财政制度,强化资金引导作用;推动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优化税收政策,加强税收优惠力度。

陈创练,王浩楠,单敬群:美联储政策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研究

美国货币政策是全球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扰动因素之一,这种扰动同时具有隐蔽性和异质性特征,由此使得各经济体货币政策制定面临复杂的协调难题。鉴于此,本文在测算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29个经济体溢出效应基础上,构建了国际政策协调或非协调模型,同时通过逆推的方式识别在协调或非协调情形下的各经济体货币政策规则,并以此为基础测算各经济体货币政策规则协调与否的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美国紧缩货币政策并不能有效降低全球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但却导致部分经济体产出缺口下降和宏观杠杆周期上升;第二,美国货币政策向受其货币政策牵引更大的经济体输出金融风险;第三,当受美国货币政策牵引更大的经济体采取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时,美国货币政策对该经济体经济周期的负面影响以及货币政策福利损失都得到较大改善。结合各经济体特征可以发现,加强政府对经济体内部的干预能力,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可以降低美国货币政策对各经济体的负面效应,并以较低政策成本维护内部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这也为各经济体应对外部货币政策冲击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