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焦瑾璞:供给侧改革的金融支持

时间:2016年05月16日 作者: 

编者按:

3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主办的“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16春”在明德主楼830隆重举行。会议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支持”这一热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 乐视高级副总裁、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鄂志寰,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处长闫先东,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副所长习辉,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海西财政与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长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教授李新,以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副院长赵锡军,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瞿强,IMI执行所长贲圣林、副所长宋科等来自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层管理者、金融理论与实业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会议由IMI副所长涂永红主持。

焦瑾璞理事长在主题演讲中,从供给侧经济学的历史经验和主要内容谈起,从加强审慎监管并逐渐向行为监管为主导的监管体系转变、重视普惠金融在供给侧改革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加强金融创新三方面对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的金融支持进行了详细阐释。

以下为演讲内容摘要:

一、供给侧经济学的历史经验和主要内容

要理解供给侧改革,首先必须理解提出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对历史上一些发达国家在面对同样发展阶段时所采取的政策的研究,无疑会对我国顺利度过这个特殊的经济发展阶段起到帮助的作用。

上世纪8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同样面临“滞胀”风险,当时这些国家同样提出了以促进供给侧发展以刺激经济发展为核心思想的政策改革思路。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美国的“里根经济学”和英国的“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削减政府预算以减少社会福利开支,控制货币供给量以降低通货膨胀,减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以刺激投资,放宽企业管理规章条例以减少生产成本等,而其背后的理论支撑则是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供给学派”。类似的,当时的英国也提出了一系列以紧缩货币政策抑制通胀和放松政府管制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改革措施。

从现在的视角来反思过去,对“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的研究和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无疑将有助于我国应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从总体来说,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们可以将供给侧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减税,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第二是降成本,包括金融成本和企业融资成本等多个方面,主要内容就是所谓的“三降一去一补”;第三是鼓励创新,这实际是就是对“熊彼特”经济创新理论的应用;第四是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二、从三个方面加强金融对供给侧改革的支持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体系对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无疑是不容忽视的。金融体系应该如何更好地为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支持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总体上看,金融体系对供给侧改革的支持涉及多个方面,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加强金融对供给侧改革的支持。

    加强审慎监管并逐渐向行为监管为主导的监管体系转变。

当前的金融业务越来越转向金融市场业务,市场和投资者行为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资产管理方和投资方的经济行为已经在金融市场上形成了“蝴蝶效应”。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方式,也应该从过去重点监管大机构的模式向重点监管市场行为的模式转变。目前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通过成立消费者保护局等方式将金融市场当中的金融机构纳入一个统一的监管框架之中。此外,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是较早的建立起金融市场行为监管框架的国家。也正是受益于行为监管体系的建立,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加拿大受到的冲击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要小很多。

结合发达国家的已有经验,我们可以总结出行为监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市场行为的监督检查,也就是对市场行为的规范,从而保证金融市场当中的一定透明度和公正性;第二是消费者教育,即对消费者的解释权的保护和对消费者进行教育的义务;第三是金融纠纷的调节机制。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构成了行为监管的主要内容和功能。

目前就我国现有的监管体系而言,对于上述三个方面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足的。未来如何建立以行为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框架是现阶段我们已经着重思考的一个问题。

   重视普惠金融在供给侧改革当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2月底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要在G20框架内起草数字普惠金融的高级原则,推进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建设和研究。同时,“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这充分体系出国内外对于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步加强。

普惠金融的概念最早是在2005年由在瑞士日内瓦成立的“普惠金融联盟”提出的。之后通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的推广成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的领域。从概念的提出到目前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关注的课题,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反映出一种市场发展的趋向。谈到互联网金融,势必会谈到互联网金融或者数字金融。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实际上也正是普惠金融发展的一种方向和趋势。

普惠金融实际上是强调一种金融的结构性的改革,这实际上是与我国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的方向相一致的。普惠金融强调金融的平民化,强调金融为贫困地区和中小企业服务,强调人人都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这就要求金融机构通过相应的创新和产品开发来为更多的小微客户进行服务,实际上,这也是传统的大型金融机构的一个发展方向。

未来要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还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如何更好的利用数字互联网技术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即所谓的“数字普惠金融”;其次,为了更好的发展和推广普惠金融,如何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标体系和通行的标准;第三,如何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最佳普惠金融实践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扶持和推广。

在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推动普惠金融的深度发展无疑将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加强金融创新

当今的金融市场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的过程中, 很多产品和交易方式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几乎每天都会有大量的金融创新的出现。特别是在我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日益紧密的环境下,虽然从量上来说,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占比,但是从定价权和话语权等核心权力角度来看,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努力提高我国的金融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品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从更深层次讲,创新也是供给侧改革的真正动力所在,只有高质量的创新才能相应的促进一个整体的机构性的改革。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