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red Schipke:国际经济展望—too slow for too long
编者按:
2016年4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016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金融委员会、中央财经大学全球经济大数据精准洞察实验室联合举办。IMF驻中国首席代表 Alfred Schipke,副代表Raphael Lam,IMF经济学家Lian Weicheng,IMI学术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发布会由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张之骧主持。
Alfred Schipke先生在致辞中指出,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增长,国与国之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新兴市场下行压力逐渐减少,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他通过一系列数据展示了几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变化的原因。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因为中国正在过渡到一种更加绿色平衡增长模式。他建议发达经济体进一步推动结构改革,发挥财政政策的重要作用,同时建议发展中国家采取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清除各种障碍,提高对金融部门监管力度。
以下为演讲摘要:
一、全球经济增长仍然缓慢且存在下行风险
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世界经济总体正处在一个缓慢增长的时期,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仍然存在着较大差异。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增长依然乏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其2016年的预期增长与2015年基本持平,2017可能略微有所改善。同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下行的风险仍然很高;另一方面,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角度,我们对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持相对乐观的态度。我们认为新兴市场经济下行压力正在逐渐减少,对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我们预计2017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将会有更强的提升,同时不同国家之间仍然会表现出很大的多样性。
二、全球经济增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稳定因素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全球经济仍然面临着诸多不稳定因素。我们认为不稳定因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到美联储加息和美元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普遍下降,流入某些新兴市场的资本甚至出现无序撤回。一方面,受到美元升值的影响,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普遍的贬值,资本的加剧流出和货币贬值形成负反馈,这无疑会加剧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资本从新兴市场撤出之后,会出现大量的“热钱”,这将极大地加大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稳定风险。
(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再平衡。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和寻找再平衡的重要历史时期。从近期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工业产值和投资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了不同程度收缩。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国实现既定经济增长目标的压力。但是,我们同时也注意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系列改革正在逐步落实,一些改革措施开始初显成效。从总体上看,我们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持积极态度,中国经济增长虽然有所放缓,但是中国正在过渡到一种更加绿色平衡的增长模式,这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时期,考虑到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当中的地位,中国经济能否成功实现再平衡将对世界经济复苏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受到美元进入升值周期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宗商品(石油、铁矿石等)的价格逐年走低,石油价格甚至在近几年出现了急剧下降。这无疑会对依赖商品出口的低收入国家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冲击;
(四)目前,包括欧盟和日本在内的一些经济体仍然处在增长的困境当中,其经济陷入衰退的时间如果进一步延长将会对世界经济复苏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五)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地缘政治等一些非经济问题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
三、政策建议
(一)发达经济体
前文已经提到,当前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依旧乏力,对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1)继续货币宽松和资产负债表修复;(2)进行有正对性的结构性改革;(3)加强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对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1)管控风险,继续使用汇率吸收冲击;(2)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权衡和评估;(3)进行有序安排的结构性改革;(4)加强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体系建设。
此外,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世界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需要采取协调性的政策行动来避免同步放缓,同时,各国要进一步的加强现有的安全网,包括全球的安全网和地区层面的安全网,同时提升金融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