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做客“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第27期,主讲“央行间货币互换:中美比较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时间:2022年11月07日 作者: 

11月5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共同举办的“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第27期)”在线上举行。IMI特约研究员、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博士以“央行间货币互换:中美比较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为主题发表了演讲。本次讲座由IMI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钱宗鑫主持,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王芳参与研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本硕学生参与讲座。

夏乐首席从自身在业界经历出发,结合学术视角,做了关于国际银行货币互换问题的专题分享。

首先对货币互换进行定义。从私人部门的货币互换出发,引入央行间的货币互换。然后指出,美联储货币互换是应对“国际美元荒”的良方。美元在外汇储备和国际债务中占比超过60%,这说明美元处于国际货币体系非常中心的地位。但如果整个全球过分依赖美元,可能会出现“美元荒”的情况。历史上,在“美元荒”发生时,美联储通过央行货币互换的手段平息美元荒,相当于用比较低廉的资金成本向全球各个需要美元结算的系统来注入流动性,维护了整个全球金融系统的基本稳定,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之后,夏乐首席认为人民币货币互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抓手。利用三篇学术研究指出:一、中国人民银行在选择货币互换对手时与美联储有所不同,中国和其他国家签订货币互换主要还是基于双方的经济往来,而非政治因素。二、货币互换的签订对贸易结算、金融结算、对一个国家的投资等其他功能有推动作用。三、货币互换到底是通过什么渠道来产生影响。

最后展望货币互换的未来,讨论中美货币互换会不会殊途同归。现在美国已经通过美联储的货币互换网络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清算体系,美元霸权在衰落的过程中,货币互换机制可能会给它续命,甚至某些情况下会让美元更加重要。当人民币在全球使用得越来越多时,必然也会出现“人民币荒”,我们的货币可能像美元一样,让它成为全球人民币结算最终的代换人,利用人民币国际互换网络建立相对稳定,更包容、更开放的结算系统,也可以利用货币互换安排来作为外汇储备的补充。

在嘉宾讨论环节,赵锡军教授在总结后,对夏乐首席两个观点展开了深入讨论:首先是货币互换类似于中央银行承担的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只不过这个最后贷款人是在国际层面,是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其次货币互换可以充当外汇储备的一种补充或替代。

王芳教授指出,中美在央行参与央行间货币互换上表现出来非常明显的不同,美联储几次大规模的央行间货币互换操作都对美国国内金融体系有较为显著的作用,而人民银行所做的货币互换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相对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使用到的额度还非常低。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未来能走到什么平衡点,这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为纪念著名国际金融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奠基人陶湘教授,在国金校友倡议下,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与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合发起设立“陶湘国际金融讲堂”。讲堂邀请国际金融业界精英和领袖人物,面向修读国际金融课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聚焦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发展,体现中国金融开放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历程与成就,紧密衔接与拓展国际金融课堂教学,为培养扎根中国大地、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卓越国际金融人才探索新路。

文/杨尚儒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