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做客陶湘国际金融讲堂主讲“批发支付系统终端安全与SWIFT”

时间:2021年04月12日 作者: 

49日下午,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第23期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举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出席并发表题为“批发支付系统终端安全与SWIFT”的主题演讲。讲座由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宋科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工商银行总行战略部巡视员陶梅点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教授最后总结发言。

穆长春所长首先辨明了题目中三个关键概念。“批发支付系统”是与零售支付系统相对应的用于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大额资金交易的支付系统;“终端安全”指所有系统的交接点处媒介的安全;“SWIFT 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则作为全球金融报文服务供应商的报文系统,掌握着金融报文标准的制定权。

穆长春所长紧接着介绍了SWIFT运行机制和发展历史,进一步指出SWIFT的地位和对国际政治和金融的影响并提出为保障系统安全,SWIFT的分布式架构值得借鉴。穆所长用三个例子充分说明SWIFT作为信息传输通道的重要地位,其业务粘性关系到一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并在对于金融制裁的执行情况中体现出其对于金融安全的影响。

穆所长还指出,SWIFT实际上并不完全是美国的制裁武器。SWIFT作为以服务成员国共同利益为宗旨的国际性组织,为了保证对于所有成员国的吸引力,SWIFT需要保持自身政治独立性。美国虽然可以利用SWIFT实现制裁,但其本质并非直接制止SWIFT对制裁对象停止提供报文服务,而是基于其美元体系霸权地位对SWIFT产生影响力并针对个体进行制裁,其根源在于美元体系而非SWIFT自身同时,穆所长也用INSTEX的案例说明目前重新建立一个覆盖全球、可以替代SWIFT的报文系统的困难性

穆所长接而SWIFT在世界上出现过的终端安全问题案例中国VPN断网事件充分说明了SWIFT在批发终端安全上存在的巨大隐患和关注终端安全的重要性,指出将SWIFT纳入监管的意义。中国通过给予SWIFT合法运营牌照要求SWIFT在中国设立商业存在的方式将SWIFT从国际组织变性为本地合资企业,从而一方面肯定其运营合法性,另一方面可以对其合理行使管理权,加强了对我国金融安全的保障。

而SWIFT在中国接受的监管包括所有进出中国的报文都需经过中国金融网关,即由清算中心、支付清算协会、CIPS、数研所共同发起设立金融网关合资公司。如此便取代了VPN接入的形式,并彻底解决了可能出现的断网行为,从而解决了终端安全问题并降低成本。此外,从制裁武器的角度,由于中国股份占45%超过三分之一,可以从形式和体系杜绝SWIFT对中国中断服务、中止、变更服务的可能性

最后,穆所长提出了对未来的展望。首先,他指出要保证网管公司的市场导向,在运营上要充分尊重SWIFT,实现提高人民币国际化地位、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可利用程度、可使用程度的目的。其次,要通过捆绑利益的方式规避被制裁的可能性,因此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提出了对与SWIFT合作前景的看法,即虽然目前没有任何合作,但不排斥与SWIFT的合作

讲座完毕后,涂永红教授与陶梅校友作为点评嘉宾发表感想。涂永红教授指出,中国与SWIFT的合作是一个双赢局面,一方面对于支付系统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陶梅校友则提出金融网关的合资情况充分保障了中国下一步的话语权与金融安全,有重大意义。

提问交流环节,穆所长从国际关系恶化场景角度讨论了中国未来金融体系安全保障问题,从数字货币背景下支付清算体系转型的角度讨论了零售与批发支付系统的关系和未来我国支付结算体系的宏观路径

庄毓敏院长为讲座做最后点评发言。指出,“十四五”规划强调金融安全战略,穆所长在这一方面对于学校老师的帮助巨大,代表学院特别感谢穆所长对中国人民大学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作出的贡献,提出对大家继续关注支付安全领域研究的盼望,并希望穆所长继续关注财政金融学院的发展。

据悉,陶湘国际金融讲堂是在陶湘教授逝世十周年之际,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们倡议,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合发起设立。讲堂每年举办12讲,讲座内容立足大金融范畴,以案例教学为特色,围绕国际经济政策、国际金融组织、国际银行监管、人民币国际化、国际银行发展战略、国际金融风险管理、跨国并购、国际基金运作、衍生品交易、国际融资租赁、跨国银团、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金融等国际金融领域。讲堂聘请国际金融业界精英和领袖人物讲授专业知识,旨在为中国人民大学培养21世纪具有良好理论功底、卓越国际金融管理素养的优秀人才探索新路、做出贡献。

图文/彭雨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