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国际货币评论》2015年第8期总第34期

预览 下载
主要内容 CONTENT

本期内容摘要如下:

「卷首」

李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需太多改善

当前大家都在讨论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在我看来,下一步中国经济肯定会有非常多的变化,从它的规模和速度来看,经济下滑恐怕是一个典型的特征,并且这个特征会延续较长时间……

「人民币国际化」

胡逸闻、戴淑庚: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改革顺序研究——基于TVP-VAR模型的期限结构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改革目标,要求中国在综合考虑金融改革背景下,统筹安排资本账户的开放顺序。通过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 Model),实证配套金融改革之间的影响关系与宏观影响。结果显示,利率及汇率改革会显著增强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价值的冲击,因此,资本账户开放不宜置于改革末期。综合三项改革的影响作用,在以宏观稳定为首要目标、经济持续增长为次要目标的情况下,研究结论认为“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部分开放——汇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完全开放”是最适宜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改革顺序。

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

罗煜、贝多广:资金流量分析方法的最新发展

本文对资金流量分析的发展历程、理论架构和在经济分析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从作为数据来源的资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经济学和核算体系的模型设计三个层面综述了资金流量分析方法在最近十年的发展状况,并探讨了其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

马勇、李馏洋:金融变量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本文基于中国1998-2013年的季度数据,对金融变量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变量不仅对实体经济具有普遍显著的影响,而且通常领先于实体经济。上述结论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启示:一是从理论上看,必须重视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将二者置于统一的理论框架下予以整体考虑;二是从政策取向上看,一个健全的宏观调控框架必须将金融和实体经济同时纳入政策视野。此外,鉴于金融变量的领先性特征,政策决策的信息集应该更广泛地纳入各种关键的金融指标,以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曲双石:全球货币还是多元储备?——对20世纪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评价和展望

当国际经济形势恶化的时候,货币往往成为最主要的被指责对象。本文简要评述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国际储备货币更替的经验和模式,多个角度分析了国际储备货币发展的趋势,讨论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储备货币结构。文章认为“单一”和“多元”并不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关键,市场分权、货币竞争和汇率制度对国际货币体系均有影响。在不远的将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是多元化的格局,而国际货币体系的终点并不明确,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和货币市场的竞争均衡。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