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国际货币评论》2017年第11期总第59期

预览 下载
主要内容 CONTENT

本期内容摘要如下:

「卷首」

吴晓球:如何构建现代经济体系
和与之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规模差不多,但是经济规模却相差甚远,目前不到美国三分之二。如果能够成功构建现代经济体系与现代金融体系,未来中国的发展空间会更大。也就是说,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增长,必须改造我们的经济体系,构建现代经济体系。今天,我主要讲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未来在中国如何构建现代经济体系?二是如何构建与现代经济体系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

何平、钟红、王达:国际债券计价货币币种构成影响因素
及人民币使用的实证研究

本文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出发,借鉴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研究方法,对国际债券计价货币币种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国际货币交易支付职能密切相关的惯性效应和网络效应对国际债券计价货币币种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与国际货币价值储藏职能密切相关的、以汇率表示的货币外部币值稳定性和国际债券计价货币币种构成密切相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币值稳定性对国际债券计价货币的影响更加重要,惯性效应则在危机的冲击下消失,网络效应的作用也明显下降。……

张晓晶、刘磊:国家资产负债表视角下的金融稳定

本文在回顾金融稳定性理论发展背景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资产负债表方法对金融稳定性研究的理论模型和重要意义,同时也梳理了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上的最新进展。随后总结了国民净财富视角下金融稳定性分析的理论框架,并以此对我国金融稳定性做出全新解读:(1)SNA偿付能力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压舱石”;(2)应以实体经济为监管重点进行危机的防范;(3)通过完善宏观监管框架做到对危机的更早预警;(4)既要宏观审慎,又要防止对风险反应过度。……

何国华、李洁:跨境资本流动、金融波动与货币政策选择

随着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步伐加快,有关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系统间的风险行为反馈,以及货币政策是否应当对金融波动做出反应等议题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构建带有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模拟分析本币汇率预期变动与国内金融系统风险行为的反馈机理,并据此检验金融稳定目标下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币升值预期将导致金融系统的风险选择趋于激进,同时伴随着实体经济借贷利差扩大,资产价格上涨,金融系统杠杆率增高等现象。利差平滑、杠杆调节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货币政策关注的对象,而资产价格稳定不应纳入货币政策调控范畴。……

王彬: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及其对中国的警示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一轮改革推进的关键时期,新自由主义对我国国家战略和经济政策的警示作用值得关注。在国有经济发展、国企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推动消费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结构性改革领域,市场的手与政府的手都具有各自的积极作用,应当把握好市场化与政府干预的有效边界。……

项卫星、钟红、李宏瑾:国际债券发行货币币种构成影响因素
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本文从货币功能的角度出发,利用1999—2015年国际债券发行总额流量数据,对影响国际债券币种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惯性效应、网络效应和外部币值稳定性对国际债券发行货币币种结构具有显著影响,这体现了货币国际货币支付媒介功能和价值储藏功能对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莉、何晶、马润泓:逃离北上广?
——房价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

在理论上,本文论证了房价的拉力作用和阻力作用, 一方面是由于房价作为备择城市的城市特征信号降低了预期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拉力,另一方面是房价作为居住成本压缩可支配收入所产生的阻力。两种作用最终对劳动力流动产生先吸引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在实证上,本文使用2012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和2000-2012年250个地级市的房价数据匹配出一个房价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数据库,发现房价对劳动力流动确实存在“倒U型”影响。……

吴建军、卓凯:中国货币供给的再认识

本文依据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与结构变化,指出央行并不是近年来中国货币供给持续上升的决定性力量。结合准货币在储蓄投资转化中的职能及其资产性质,本文分析了中国货币供给增加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中国货币供给持续快速扩张是间接融资模式下资本形成规模巨大、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