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摘要如下:
「卷首」
李扬:金融要顺应新常态
最近七八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许多规模大、影响烈的事件,可以和全球危机相媲美,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因为这样的阴影,无论是汇市、债市、股市、房地产市场、还是货币市场的这些事态,都极有可能在一天之内就回归……
汤铎铎、张莹:实体经济低波动与金融去杠杆
——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中期报告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增长和通胀的低波动;二是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成长出体量相近的影子银行体系。这和美国1982年至2007年的大稳定时期颇为相似。大稳定使得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忽视了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为后来的大衰退埋下伏笔……
刘程、佟家栋:欧元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绩效述评
在全球实施过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四大经济体中,欧元区是体量最大、政策工具最为复杂的一个。囿于欧盟特定的法律、历史和制度因素,以及货币与财政、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失衡,欧洲央行在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时机、进程和结构安排等方面较其他国家而言均体现出诸多不同……
朱孟楠、丁冰茜、闫帅:人民币汇率预期、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与房价
2015年8月,央行进行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波动增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及房价随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探索了三者间的传导机制,发现人民币汇率预期升值会促进短期国际资本流入,而流入的短期国际资本对房价的影响却与汇率预期的波动强度有关……
彭羽、沈玉良: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协定与中国FTA网络构建
全球化二次松绑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呼唤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这些规则主要通过欧、美签署的自贸协定中的WTO-X条款体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参与了全球FTA网络,其协定的规则水平因美、日、欧、俄等不同主导国家类型的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
王少平、杨洋: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与经济新常态的数量描述
本文根据研究目的而构建GDP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协整系统,将简约的协整VECM模型转换为结构VECM,继而转换成包含有协整信息的VMA,通过VMA识别长期和短期冲击并分解长期趋势。根据长期趋势的演变和GDP的分布而推断经济新常态的数量特征。由此产生的主要结论为:GDP长期趋势呈现出结构性下移,其平均增幅从2001年至2009年的9.88%,下降到2010年至2014年的7.85%……
李维林、朱文君:我国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与培育
——基于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分析
基准利率的合理确定对促进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利率既是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和参与者进行金融决策的参照体,又是货币当局制定和实施金融政策必须高度关注和利用的对象。本文采用2006—2016年Shibor、同业拆借率、债券回购利率数据,立足于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框架,从利率各品种之间的联动性及基准利率地位、市场利率与货币政策利率的关系两方面分析三种利率在扮演基准利率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