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摘要如下:
「卷首」
陈云贤:构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现代市场体系包括市场要素体系、市场组织体系、市场法制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市场环境体系和市场基础设施六大方面;各国经济资源分为“可经营性资源”、“非经营性资源”和“准经营性资源”三大类,二者的配对产生“强式有为政府”与“强式有效市场”等九种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组合模式。
郭峰、孔涛、王靖一:互联网金融空间集聚效应分析:
来自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的证据
近年来,伴随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相关研究,但使用权威数据,对全国各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成果还十分有限。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对全国范围内互联网金融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正式检验和讨论。通过对335 个地级市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的空间自相关进行分析,本文发现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地区集聚效应。此外,应用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即便是在控制了多个区域经济特征变量之后,区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
余道先、 邹彤:货币国际化的国家异质性分析
——基于美日经验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15 年人民币正式加入SDR,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此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就此成功。货币国际化地位的提升取决于货币境外持有的贸易需求动机与投资需求动机的有效推动,若货币国际化只是因为汇率上升而引发的投机性持有,则最终可能如日元国际化般昙花一现。本文利用面板数据从国家异质性的角度,分析美、日两国货币国际化成败的内在原因,并通过扣除本地需求法测算出2003~2016 年人民币境外存量的走势,利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潜在因素……
李兵、李柔:互联网与企业出口:
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经验证据
本文使用合并后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后的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互联网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我们发现,互联网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且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大于国内销售,会提高企业出口密集度。我们还采用Bernard 等( 2011) 的多产品、多目的国企业出口理论框架,进一步探索了互联网促进企业出口的机制,结果发现互联网对企业出口的作用与贸易自由化的作用相似。
何青、张策、郭俊杰:人民币汇率指数有效性研究
本文利用VAR 模型、OLS 回归和基于利率平价的无套利模型等方法对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以及参考BIS 货币篮子和SDR 货币篮子计算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的有效性进行定量分析。本文的结果表明,在现阶段,参考SDR 货币篮子的汇率指数对于引导人民币汇率预期,缩小人民币离岸在岸价差以及维护金融稳定有着更加明显的作用。笔者建议,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的编制应该通过涵盖更多的货币,并且在权重设定中更多地考虑金融使用、货币地位和市场规模等金融因素来提高自身的有效性。
宫晓林、杨望、曲双石:区块链技术原理及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是当前金融科技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已经引起了多国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区块链技术的一个较成熟的应用——比特币的工作原理入手,介绍区块链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困扰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传统金融模式一直没有找到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办法。区别于传统金融模式,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方案。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的落地,区块链技术可能给金融行业和整个金融生态带来更大变化。
陈创练、姚树洁、郑挺国、欧璟华:利率市场化、汇率改制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研究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改制以及资本账户开放改革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与利率、汇率之间的时变和互动关系,并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三者之间的时变动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