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圣林:真正有生命力的互联网金融是什么样的?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横空出世改变着金融行业的运作模式,也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今天会议的主题词是“创新、自律、发展”,这三个词语很好体现了当前处在发展十字路口的互联网金融的迫切需求。创新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的源泉,而在创新中能否守住自律是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可以说,这三个概念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下面,我主要从互联网金融的一些特点谈起,并看一看这些特点是如何贯穿互联网金融创新、自律、发展全过程的。
一、专业性
互联网金融的专业性体现在其对金融业务和互联网技术的专业性都有较高要求。因此,尽管现在市场上有着不少有情怀的互联网金融创业者和投资者,但互联网金融不光是靠讲情怀,需要实实在在的能力,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来推动行业创新发展。这也是国内所称呼的“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在国外更多被称为“金融科技”(Fintech)的原因。
事实上,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有着较长的历史,传统金融机构如高盛、摩根、工商银行本质上是科技公司,蚂蚁金服更是科技公司,这使得互联网金融对专业能力有着天然的要求,其资质限制和准入门槛大多数是市场的、无形的。虽然金融和互联网都具有虚拟性,并都和数字、数据紧密相关,使得二者存在天然的融合,但二者之间却又是矛盾的:金融是严肃的、歧视性的,互联网是开放的、平等的。在这个意义上,二者又看似水火不容。作为二者的结合,互联网金融如何在理性的金融和任性的互联网之间平衡,如何让二者“求同存异”,如何打造独特、健康的互联网金融文化,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问题。
二、社会性
外部性特征较强的金融和同样具有外部性特征的互联网之间的叠加,极大地放大了金融的社会性在互联网金融的表现。与此同时,金融固有的社会责任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得到更好的履行,比如金融的普惠。互联网金融使得全民参与成为可能、实际参与度也大大提升;大众的广泛参与金融是金融普及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金融自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得益于此,普惠金融因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可以得到更好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外部性和社会性重新定位普惠金融,即普惠金融并不等于人人都去从事金融事业,而是让金融能够惠及最广泛的客户和用户群体,让更多人成为金融的受益群体。
在互联网金融社会性逐步显现的过程中,它与社会平等性之间的关系同样值得关注。互联网是让社会平等化了还是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由于互联网金融提升了金融的参与范围,作为用户,可能是相对平等了,相对公平了。但互联网企业对于渠道、客户的争夺最终可能加剧行业垄断。行业的高度集中可能带来一家独大、自然垄断局面,同时店大欺客,消费者权益保护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不利于行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因此,行业企业间的不平等、行业龙头和用户间的新的不平等、不公平情况的出现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三、危害性
互联网金融使得交易成本接近零。在此背景下,市场的非理性、市场参与者的任性、汹涌澎湃的交易量、过快的成交过程和频率、无用的流动性加剧了市场的无序和波动。
同时,互联网金融的低门槛催生了许多金融类创业,但是也导致了过度创业的问题。可以想象,如果互联网金融的低门槛促使人人都去从事金融行业,我们其他行业怎么办?实体的空心化是否加剧?是否造成结构性泡沫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广泛性也牵涉到可能的非法集资,而由于史无前例的人数的参加,可能的金融问题更容易演化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这些问题在近年来野蛮生长、问题频出的P2P行业中得到了较为具体的体现,去产能是该行业目前的主题。
虽然这样的问题在传统金融中也有体现,但在互联网金融中,虽然互联网是中性的,但它的放大效应是“可怕的”。互联网金融可以为善,也可能作恶。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遵循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初衷的时候,就能产生服务于农村金融、小微金融等领域的新金融模式,推动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当互联网金融背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时候,就会产生投机、过度透支甚至诈骗、非法集资等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敬畏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和金融结合的时候;需要坚守金融的初心和初衷,服务实体,普惠大众,造福社会。
四、持续性
互联网金融不仅是社会性的,还是市场性、商业性的,需要经过竞争的洗礼,实战的检验,方可证明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前,互联网金融的无序发展、野蛮生长、跑马圈地等行为造成了较高社会成本和较大危害。必须承认,现在有些互联网金融的成功是建立在对社会大众隐私的尊重、信息的保护、网络的安全等不够的基础上;有些是建立在中国特定发展阶段存在的监管套利、市场套利的基础上。但真正的、有生命力的互联网金融应该是建立在对技术的有效运用、对客户的充分尊重、对实体的高效服务、对金融活动的敬畏、对社会大众的负责之上的,这样的互联网金融才是社会需要的,也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结论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决定了没有创新不行,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理念和战略的创新既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的源泉,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同样,互联网金融没有规范不行,没有自律不行,这包括行业和企业的自律,也包括消费者的自律自重、政府的自律和媒体监督的同时自身的自律。只有创新与自律结合,跳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既不棒杀,也不捧杀,才能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句名言用于当下的互联网金融可以算恰如其分。虽然有挑战,有乱象,但我们也要看到的是:中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成重要领先者的趋势明显,这是中国近代史以来少有的实现超越、引领世界的机遇。
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必须前行。但也必须在创新、自律和规范的前提下和基础上,我们才能迎来一个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我期待着这个时代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