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刘卓识做客第11期陶湘国际金融讲堂主讲“超长期金融数据对国际国内市场的启示”

时间:2017年12月12日 作者: 

2017年12月15日,第11期陶湘国际金融讲座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509会议室举办。本期主讲嘉宾是平安养老战略资产配置部首席固收策略师刘卓识,他以“超长期金融数据对国际国内市场的启示”为主题发表了演讲。此次沙龙由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刚健华主持。

(刚健华)

刘卓识首先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他指出,数据对于模型就像粮草对于军队一样重要,没有足够数据的模型是不可靠的。他从百年欧美利率史讲起,分析了短期利率、长期利率、通货膨胀、短期实际利率和长期实际利率的历史周期。他发现从整体来看,经济增长通常和实际利率是正相关,并且与实际短期利率相比,长期实际利率的相关性更高。高经济增速意味着高实际利率,低经济增速意味着低实际利率。但是当实际利率水平低于一定水平(比如负值),经济增长其实常常并不太差。而当经济最差的时候,长期实际利率通常为正(不是处于最低水平),短期实际利率则可能为负,但也通常不是最低的水平。另外,经济增长率平均而言高于实际利率水平,意味着投资债券的实际回报是低于GDP增速的。 随后,刘卓识对美国的债券和股票投资回报做了对比。从回报的波动性来看,股票回报在不同宏观环境下的表现差别较小,但是债券回报的表现与宏观环境和货币政策框架的相关性很大。近年来债券长期回报趋势性下滑至很低的水平,但是其波动性仍在高位,因此长期配置价值较低。从回报率水平来看,相比于债券,股票的长期投资回报更为可观,特别是在通胀低位徘徊的环境下,但须关注尾部风险。此外,通胀水平对债券与股票回报的相关性有重要影响。2000年以来低通胀的环境下,股票和债券回报呈现显著负相关,因此股债组合可以提供更平滑的回报轨迹。如果未来美联储有志于继续将通胀控制在2%左右,债券回报有可能还是具有较高波动性,并与股市回报呈负相关。如果未来通胀趋势性上行,并长期突破2%的目标,债券回报也将随之上行,和股市回报呈正相关。

(刘卓识)

接下来,刘卓识对中美的通胀水平、经济增长、短期利率、长期利率进行了对比,发现中美的实际长期利率、名义长期利率和通货膨胀都有比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观测美国的长期数据来协助判断我国的宏观周期。他指出,了解海外发达市场的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现在所处的周期阶段对判断我国经济金融走势有着重要意义。最后,刘卓识对于明年的全球经济及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了预测。他指出,自去年11月以来,发达国家长债收益率协同上涨,这反映了全球经济同步复苏持续、通胀开始抬升、货币政策趋势性偏紧以及美国税改政策预期的影响。预计明年海外长债收益率会进一步上行,通胀也震荡上涨。谈及对中国的影响,刘卓识认为,当前我国实际利率已从低位上行,如果未来美国实际利率呈趋势性上升,那么中国实际利率回落空间有限,或对经济形成一定拖累;未来美国通胀从低位迅速走高对我国通胀既有直接传导影响,也有间接影响,即高通胀使得美联储升息加速,从而引发美股大幅调整,进而对A股产生溢出效应。

(讲座现场)

在讨论环节,刘卓识老师与在场嘉宾和学生们就对明年中国利率变动的预期、对目前中国M2发行量的看法、长期利率观测指标的选取以及固收行业的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文/王胜楠

摄影/王胜楠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