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T

交银国际总经理洪灏做客陶湘国际金融讲堂 分享关于全球资产配置的思考

时间:2015年12月21日 作者: 

12月19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与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举办的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第2期)在人民大学明德主楼830举行。交银国际总经理的洪灏先生就其对全球投资策略的思考进行了主题演讲。IMI学术委员、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出席并进行了点评。IMI副所长涂永红担任讲座主持。img_7178_副本首先,洪灏对全球央行储备资产配置进行了思考。通过分析考察目前全球货币系统里的重要现象、解读和预测各个主权国家基金投资的决策,他指出全球央行储备资产积累的速度开始放缓来自于三个不同的原因:第一是中国积累外汇储备资产的减少,第二是产油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也开始减少,主要是因为石油的价格开始大幅度下滑;第三是发达国家的央行开始发生转变。由于这些国家不需要再去干预外汇市场,因此它们对美元外汇储备资产需求也开始减少。但由于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占68%,各个货币当局必须要拥有别的小货币资产,这使得外汇储备资产重组的时候遭受的压力比美元更厉害。造成美元升值,或美元强势的局面。 其次,他对新环境里中国应对策略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中国未来几年,第三产业、服务业很可能出现质的飞跃。面对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出现的过剩储蓄现象,他以2013年6月份钱慌和2015年中国股市泡沫为案例进行了解读。他进一步指出,在国内资产配置的需求旺盛的关键节点上,人民币的汇率很可能是所有的资产类别里价格最关键的一个资产类别。中国央行打开了汇率形成的机制。之后各个国家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积累的速度会不断放缓。在2016年做投资和资产配置,尤其是做全球资产配置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美债需求下降等新的因素。 最后,魏本华局长分别就“宏观经济对市场的影响”、“8.11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的改革及影响作用”、“全球央行的储备资产增长速度缓慢甚至有减少的趋势”等三方面对洪灏的演讲进行了点评,并结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大家分享了经验教训。 据悉,洪灏现任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师。长期从事中国市场策略研究,曾准确预测2014-2015年的牛熊转换,成功预测2013年流动性危机和修复。曾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师、执行总经理(北京、香港),摩根士丹利亚太地区资产分析师(悉尼),花旗集团全球资产策略师(纽约)及BMC中国研究董事总经理(纽约)。曾获《新财富杂志》最佳海外策略师、彭博新闻社中国最精准策略分析师等荣誉奖项。兼任《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财新》、《财经》杂志、《福布斯杂志》等专栏作家,中央电视台、CNBC电视台、彭博电视台、亚洲新闻电视台等特约嘉宾。 “陶湘国际金融讲堂”是在陶湘教授逝世十周年之际,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们倡议,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合发起设立。“讲堂”每年举办12讲,讲座内容立足大金融范畴,以案例教学为特色,围绕国际经济政策、国际金融组织、国际银行监管、人民币国际化、国际银行发展战略、国际金融风险管理、跨国并购、国际基金运作、衍生品交易、国际融资租赁、跨国银团、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金融等国际金融领域。“讲堂”聘请国际金融业界精英和领袖人物讲授专业知识,旨在为中国人民大学培养21世纪具有良好理论功底、高超国际金融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探索新路、做出贡献。

分享到:
0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