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摘要如下:
「卷首」
陈雨露:全球货币政策合作共赢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和领导者,正日益广泛深入地参与到国际经济金融政策合作当中来。中央银行之间的沟通与政策协调,已经成为有效实施货币政策、重建全球金融秩序的重要手段。从历史上看,中央银行之间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对相关国家的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发展都曾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陈卫东、王有鑫:尊重价值规律:人民币贬值背景下中国跨境资本流动:渠道、规模、趋势及风险防范
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底,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为4.5%。受此影响,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现象。诸多指标显示,中国跨境资本出现一定程度外流,但外流的具体规模和渠道现有文献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不利于我国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实施和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把控。因此,本文尝试建立一个既包括合法渠道,又包括地下渠道在内的测算框架,对当前人民币贬值背景下的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人民币加入SDR后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未来情景进行展望,提出防范跨境资本大进大出的政策建议……
周宇:论汇率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基于主要国际货币比较的分析
进入2015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入贬值阶段,汇率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开始受到国内外媒体及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有迹象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尤其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已经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将着眼于以上变化,探讨汇率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郭豫媚、陈伟泽、陈彦斌: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与预期管理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正处于由量向价的转型过程中,货币政策已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政策有效性大幅下降的困境。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必然趋势。在此期间,央行除了使用基准利率、准备金率和正逆回购等常规工具,还创设了SLO、SLF、MLF和PSL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2008年以来年均M2增长率达到17.5%,较2000~2007年间高1.1个百分点。然而,在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的背景下,积极的货币政策操作并没有发挥有效作用,产出缺口进一步扩大、通货膨胀率大幅回落……
丁剑平、向坚、蔚立柱:加入人民币的SDR汇率波动:稳定性与代表性的检验
SDR作为IMF储备货币和记账单位诞生于1969年,它每隔五年IMF都审核一次。这一次过后,下一次则要等到2020年。2010年IMF拒绝人民币进入SDR的理由是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可兑换。从2011年至2015年3月全球银行电信协会(SWIFT)的人民币交易量已经排在第五位。60多个国家央行已经开始投资人民币。事实是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上经常使用货币排位第四,根据网上渣打报告预计到2020年有35%的中国贸易是用人民币结算的。虽然SDR是“纸黄金”还不能直接用于进出口结算支付,但其作用更重要是“网络外部性”,犹如石油用美元来标价一样。SDR就目前的功能来说主要是作为储备货币的记账单位,如果将来要扩展该功能,则势必将要延伸到对主要商品计价上去……
王芳、甘静芸、钱宗鑫、何青:央行如何实现汇率政策目标——基于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联动的研究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离岸市场人民币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15年年底,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已经接近2万亿。近期,人民币离岸与在岸汇率出现明显汇价差,在各方力量的角逐中,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不仅对国内金融稳定形成了挑战,也对周边市场构成较大的压力。于是,人民币未来走势,央行是否干预以及如何干预外汇市场成为当前的焦点。央行制定怎样的汇率政策目标以及如何实现其汇率政策目标?这是两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丁德臣: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宏观经济对银行资产增长的支撑作用减弱。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口红利消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金融脱媒以及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银行业呈现增长规模趋缓、信用风险加剧、利息收入减少、非银行机构对银行传统业务替代等趋势,商业银行面临更为复杂且相互交织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2013年6月份的发生的“钱荒”,近期国内外股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巨幅波动和商业银行呆坏账的增加,以及周小川行长最近明确指出的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更进一步证明了建立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
朱波、杨文华、邓叶峰:非利息收入降低了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吗?——基于规模异质的视角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风险已成为全球共识,银行“太大而不能倒”和“太关联而不能倒”等问题受到高度重视。Ibragimov et al.(2011)认为,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在分散自身风险的同时却导致风险在整个金融系统内扩散,从而诱发系统性风险。美国2010年出台的《多德—弗兰克法案》中的“沃尔克法则”对银行的活动范围进行了限制。非利息收入作为衡量银行业务关联性的重要指标,其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
邹宏元、游晋、付霞:人民币分行业名义有效汇率及其对我国分行业股票收益率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作为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开放大国,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人民币加入SDR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汇率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地位将与日俱增,汇率波动将成为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之一……
余静文:人民币汇率变动、市场竞争与企业创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在改革金融监管体系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是系统性风险的合理测度和对顺周期效应的深入分析。在商业银行转型的过程中,随着非利息收入占比不断提高,银行非传统业务的顺周期效应逐步显现,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深层次原因……
饶品贵、岳衡、姜国华:通货膨胀预期与企业存货调整行为
通货膨胀波动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征。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每个经济体都面临的现实难题。上世纪80年代巴西曾经出现高达3位数的通货膨胀,给居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均造成极大的影响,可以说是巴西经济发展历史上的一场噩梦。我国在上世纪90年虽然宏观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也曾出现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而最近在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刺激政策和天量的银行信贷面前,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又开始出现缓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