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国际货币评论》2021年第8期总第100期

预览 下载
主要内容 CONTENT

本期内容摘要如下:

[卷首]

潘功胜中国金融扶贫经验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努力,我国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全国金融系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系列决策部署,聚焦贫困主体,创新体制机制,深耕普惠金融,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可推广、可持续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

陆军、黄嘉利率市场化改革与货币政策银行利率传导

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内涵之一是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货币政策对银行利率的传导中,政策利率尤其是再融资工具利率能够通过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顺畅传导。本文构造了一个多部门局部均衡模型,刻画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时变特征,从理论上讨论利率市场化程度与货币政策银行利率传导之间的内生关系,两者共同决定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基于时变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本文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研究发现:(1)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阶段性波动特征,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是一直上升的,改革可能会曲折迂回。(2)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动态政策效应,多种改革政策共同推动渐进的利率市场化,但从货币政策银行利率传导的有效性进行考察,利率市场化改革仍然存在进一步推进的空间。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形成、传导与调控机制,理顺不同利率之间的联动关系,疏通货币政策对银行利率的传导,充分发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潜力。

张成思、尹学钰、刘泽豪信用货币创造机制的历史演进逻辑

本文对“存款创造贷款”和“贷款创造存款”两种信用货币创造机制的历史演进逻辑进行详尽阐释,阐明“创造”一词只体现存款和贷款数量增加的发生顺序,而不代表两种业务之间具有绝对的逻辑先后关系。本文强调,两种机制的核心差异在于贷款的自主性,与银行的经营决策、所处的监管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一结论对两种机制在实践中的适用性带来一定启示。金融监管政策约束较松时,银行可以按客户的借款意愿提供贷款并直接创造出存款。然而金融监管政策约束较紧时,银行需要在存款侧进行监管套利才能发放贷款,此时的贷款只能创造出流动性和安全性都劣于银行存款的“影子负债”。因此,忽视金融监管环境对银行贷款自主性的限制容易导致流动性风险扩散和系统性风险积聚。

郭丽虹、朱柯达金融科技、银行风险与经营业绩———基于普惠金融的视角

近年来,金融科技与普惠贷款融合发展较快,银行业务模式和经营情况也发 生较大变化。本文分析了金融科技对银行风险及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金融科技提升了银行发放普惠贷款的意愿。第二,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手段降低了普惠贷款带来的风 险,提升业绩,在小微企业普惠贷款方面作用尤为明显。第三,在金融地理异质性上,随着分支行与总行距离增加,金融科技可有效提升远距离分支行普惠贷款经营表现和风控能力,发挥积极调节作用。本文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对银行稳健经营具有积极影响;银行可借力金融科技实现普惠金融“数智化”,提高业务效率,降低风险承担,扩大盈利空间;银行应坚持“审慎稳健”风险偏好和“小额分散”授信原则,向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安全、便捷、公平的普惠金融服务。总行在贯彻落实普惠金融发展战略过程中需考虑各分支行因金融地理不同带来的执行效果差异,对不同经济区域分支行制定差异化考核政策与激励政策,减少政策溢出效应。

李小林、常诗杰、司登奎货币政策、经济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效率

本文采用 2003—2019 年我国 A 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深入研究了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 (包括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 的影响,重点探讨了这一影响在 异质性经济不确定性环境下的潜在差异。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及降低现金流不确定性两种机制改善投资不足企业的投资效率,但同时会降低投资过度企业的投资效率,而较高的经济不确定性会显著弱化这两种机制的潜在作用,由此降 低货币政策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特别地,经济不确定性会在更大程度上弱化宽松货币政策 对高融资约束和高治理水平企业投资不足的影响,但会缓解低融资约束和低治理水平企业投资过度的风险。本文在丰富企业投资效率相关研究的同时,也为经济不确定性条件下完 善货币政策调控以促进企业有效投资提供参考。

邱煜、潘攀、张玲“中国方案”果真布局了债务陷阱吗?: 来自“一带一路”倡议的经验证据

借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西方反复挑起针对“中国方案”的阴谋论,试图抹黑中国形象,损害中国国际地位。在此背景下,文章考察了世界热议的“中国方案”即“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 “一带一路”倡议显著降低了沿线国家债务风险; “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发达国家、沿线政局动荡国家债务风险的抑制作用尤为突出,彰显了“中国方案”助强扶弱、造福世界的发展理念; 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强化“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债务风险的抑制作用,并且积极性越高这种抑制作用越强。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拉动沿线国家经济增长,但这种积极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文章为反击“中国方案”阴谋论和维护国家形象提供了一定经验证据,也为世界各国正确认知与理解“中国方案”提供了参考借鉴。

司登奎、李小林、赵仲匡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股价崩盘风险

资本“脱实向虚”及非金融企业利润越来越依赖金融渠道是当前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本文以非金融企业之间的“类金融”行为作为出发点,选取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揭示了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逻辑及其潜在的捂盘动机。结果表明:①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每增加1单位标准差,其股价崩盘风险平均增加 1.90%单位标准差,研究结论对于替换核心指标、改变参数估计方法、控制其他冲击和工具变量保持稳健。②企业投资影子银行业务会恶化信息质量;同时,该行为会降低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提升非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但总盈利能力下降。特别地,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短期投资者为主的股东结构和市场竞争更激烈的行业中尤为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出于迎合股 东利益等动机选择短视性的影子银行业务,在主营业务利润下滑后进行捂盘。 ③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外部监督较弱、内部治理较差和投资机会较低的企业中尤为显著。本文为影子银行业务形成的企业捂盘动机及其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加强外部监督和完善公司治理从而缓解管理层短视行为提供了政策启示。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