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国际货币评论》2019年第7期总第77期

主要内容 CONTENT

本期内容摘要如下:

「卷首」

陈雨露:书写“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新篇章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与金融系统相关机构一道,认真贯彻“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开拓创新,砥砺前行,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资金融通,取得了多项成绩。……

庄毓敏、储青青、马勇:金融发展、企业创新与经济增长

本文通过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银行部门,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模型的理论分析表明,在均衡状态下,金融发展可以有效缓解研发部门的外部融资约束,从而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最终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中国31个省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相关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2)在工业化程度、外商投资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政府支出水平较低、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3)企业的研发创新确实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增长。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揭示了“金融发展——企业创新——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传导机理及其在中国的体现,从而为金融支持创新型经济增长的改革逻辑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和经验基础。……

汤铎铎:金融去杠杆、竞争中性与政策转型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本轮经济增速放缓需要从两个视角分析,一个是短期视角,另一个是长期视角。短期看,经济增速放缓的主因是金融去杠杆,主渠道是房地产开发和基建投资下降,民营经济也遭受较大冲击。逆周期宏观调控是应对经济波动的正常操作,也是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正交性的检验和协调配合的探索,不能简单解读为"放水"或政策转向。扶持民营经济的相关政策可以看作在竞争中性原则确立之前的权宜之计,也有稳定预期的作用。长期看,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就业和通胀的折衷,转变为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的折衷。金融去杠杆背后并非表外业务回表和传统体制回归,而是整个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打破金融诅咒,续写增长奇迹。……

孟宪春、张屹山、李天宇: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背景下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研究

本文构建了一个刻画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内在形成机理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中央银行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政策效果。经验研究发现:单一数量规则和利率规则分别在稳定物价和实体经济波动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混合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可促使二者优势互补强化,实现对宏观经济的最优调控;混合型最优货币政策规则能够缓解经济脱实向虚背景下的政策调控矛盾,通过弱化抵押约束机制对经济周期的放大效应,抑制房价涨幅和信贷扩张行为,在平抑实体经济波动的同时发挥稳定金融和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为引导经济脱虚向实、促进房地产市场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营造稳健适宜的金融货币环境。……

许志伟、刘建丰:收入不确定性、资产配置与货币政策选择

经济不确定性怎样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如何应对?本文将异质性收入和流动性约束引入标准的新凯恩斯框架,定量研究了收入不确定性的宏观效应及多种货币政策规则的稳定作用。理论分析表明,收入不确定性上升时,家庭会预防性地增持流动性资产,并对生产性风险资本的供给产生挤出效应,最终导致总需求变弱、经济下滑。基于贝叶斯结构估计,本文发现:收入不确定性冲击是产出和投资波动的重要驱动力,因而是理解经济形势不确定下中国经济周期的重要维度。动态分析表明,与数量型规则相比,以利率为工具的价格型规则由于直接影响资本市场价格而具有更好的稳定效果。本文为经济不确定性下的货币政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陈湘鹏、周皓、金涛、王正位:微观层面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的比较与适用性分析

——基于中国金融系统的研究

准确测度金融机构对整体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边际贡献是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前提。本文对常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以“能否涵盖规模、高杠杆率和互联紧密性三方面信息”、“排序结果是否与银保监会认定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相吻合”、“是否具有宏观经济活动预测力”三方面对上述指标在我国金融体系的适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SRISK更适于作为我国微观层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同时,本文发现,“LRMES约等于1-exp(-18*MES)”的经验关系不具有普适性,不适用于我国金融体系。……

李艳丽、张志翔:预期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非线性传递效应研究

对外贸易中贸易款项的支付大多数都在远期,因此对未来汇率变化幅度的预期,会影响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从而导致汇率传递出现非线性特点。本文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显示,预期未来汇率变化幅度较大时,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会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负向传递。实证部分本文使用STR模型分析了1999年1月—2016年7月在汇率预期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发现当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幅度较小时,汇率传递系数为正,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上涨,贬值导致出口价格的下降。但是当人民币预期汇率的变化幅度达到一定的阈值后,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下降,而贬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上涨。因此货币当局有必要关注汇率预期尤其是大幅度汇率变化预期的存在对进出口价格和需求的影响。……

分享到: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