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国际货币评论》2022年4月 总第107期

预览 下载
主要内容 CONTENT

摘要

宣昌能:新时代加强金融领域党的政治建设的三重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立足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厘清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总结金融领域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实践路径,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发展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邓伟、宋清华、杨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商业银行资产避险

本文基于中国银行业的数据,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资产避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强,商业银行从信贷投放、债券投资、现金资产持有三方面调整资产结构,将高风险资产向低风险资产转移进行资产避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强导致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囤积效应,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不利于实体经济融资和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货币政策实施具有重要启示。

荆中博、李雪萌、方意:跨境资本周期性波动对中国银行部门的风险溢出机制分析

金融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系统性风险这一概念逐渐引起关注。本文从全球商业银行的角度,以MES分解模型为实证模型,选取全球主要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系统性风险度量,分析系统性风险的情况,研究银行业竞争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愈加激烈的竞争会产生更高的系统性风险,这是因为更强的竞争水平对银行间共性行为产生了影响。在发达经济体,商业银行更容易受到更高强度竞争的影响而产生更高水平的系统性风险。MES分解模型作为一种近年最新研究方法尚未被广泛使用,本文从全球这一更为宏观的视角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关监管建议。

宋科、徐蕾、李振、王芳:ESG 投资能够促进银行创造流动性吗?

当前在我国致力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银行能否通过ESG投资促进流动性创造,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利用2009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36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ESG投资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并将其置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条件下予以讨论。研究发现:第一,ESG投资整体上促进流动性创造,表现为对资产端和负债端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表外流动性创造的抑制作用。从ESG投资结构看,环境保护投资和社会责任投资均抑制流动性创造,而公司治理投资则促进流动性创造。异质性分析表明,地方性银行和资本短缺银行的ESG投资对流动性创造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第二,中介机制分析发现,ESG投资主要通过“盈利”和“风险”渠道促进流动性创造。第三,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期,ESG投资对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从ESG投资分项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增强环境保护投资和社会责任投资对流动性创造的抑制作用,以及公司治理投资对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本文结论为充分发挥ESG投资作用并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朱菲菲、陈靖、李惠璇:外生冲击、金融参与度与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中国经济增长中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为例,本文基于支付宝在地级市层面的日度消费数据和一套线上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外生冲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金融参与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发现,在疫情冲击后24天内,居民消费平均下降25%,疫情所造成的消费损失累计约为1万亿元,而金融参与度会显著缓解外生冲击对消费的负面作用。本文运用移动支付数据对疫情期间短期消费受损情况进行估算和分析,分析视角与研究结论对于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陈雷、张哲、陈平:美国货币政策公告对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溢出效应

本文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公告对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溢出渠道,以及不同汇率弹性对溢出渠道的影响。首先,本文使用仿射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分解中国日度频率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得到日度频率的预期短期利率和期限溢价;其次,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以美联储FOMC会议前后不同期限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变动衡量美国货币政策冲击,识别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溢出的信号渠道和资产组合渠道;最后,本文以2015年“8·11”汇改为自然实验,讨论不同汇率弹性对上述两个溢出渠道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溢出渠道既包括信号渠道,也包括资产组合渠道;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加并未完全吸收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反而使得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溢出的资产组合渠道增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应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建设,增强市场自身的外部冲击缓冲能力,加强债券市场的跨境风险监控和防范,协调推进债券市场开放、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货币政策价格型转型。

郑智勇、何剑、张梦婷:杠杆波动、系统性金融风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动态识别杠杆波动、系统性金融风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变关系,并选择中国三次“去杠杆化”的关键时期,详细刻画杠杆波动的传导效应。研究表明:一方面,杠杆波动在短期会显著累积系统性风险,该效应受经济形势与政策干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长期则对风险无明显影响。在间接渠道下,杠杆波动短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负交替”效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则同步抑制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扩内需”举措能稳健抑制风险,而“防风险”则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往期回顾